偷生还是殉教是个问题
我会被文字打动
👨🏼💼作者格雷厄姆.格林,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过21次。尽管他没有得到诺贝尔奖,但是一众得到诺贝尔奖的大作家们却都视他为偶像,对他赞誉有加。马尔克斯说:虽然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的书,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足可见格林在文学上的地位和其影响力。
🛫本书是作者前往墨西哥考察“自伊丽莎白在位以来最残酷的宗教迫害”后,收集了大量资料后写成的,由于书中的主角是个“威士忌神父”,因此这本书曾受到宗教法庭的查禁,这本书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
📙故事发生在宗教迫害正盛的墨西哥,主人公神父是当地唯一还在活动的神父,他处境危险于是决定出逃。8年的逃亡生活也成了他的自我救赎之路。神父自认为是个满是罪恶的神父,即渴望得到宽恕又害怕死亡;他自认为懦弱但却,但在两次可以逃脱险境时,依旧决定履行神父的职责。神父说:神父说:“一个人常常不是明明白白地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好走,一条路难走。有时候他只是不由自主地走上这条或那条路。”
📙一路追踪神父的中尉,是个无神论者,他残酷但尽责,他希望消除宗教、消除贫困。他为了追踪神父杀害无辜,却说他愿意给这些无辜牺牲的人整个世界。当他终于抓到神父后,又愿意早一个还俗的神父来为他做最后的告解。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就像政治和宗教。
📙逃亡中神父所经历的精神的迷茫,信念的动摇,时常犯戒带来的绝望,直至最后的嬗变。有意思的是,作者的圆形闭合的写作方式,似乎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圆满。两次逃离的机会、两次入狱、两次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开篇和结尾时坦奇的出现……
🤡喝酒吃肉的和尚与吃斋念佛的俗人,谁更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