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五处出来的作家的人生会有多精彩?
我会被文字打动
如果对约翰·勒卡雷的名字陌生的话,或许看过听说过《柏林谍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有段时间迷关于二战时期的一切小说、纪事,也是从那时开始看了勒卡雷的小说和由他的小说改编的诸多影片。
英国间谍与小说家们之间有着各种爱恨纠缠,退役后的间谍们似乎都喜欢以著书的方式来对他的间谍生涯进行总结,比如毛姆写了《英国特工阿申登》、格雷厄姆·格林比毛姆大胆写了《人性的因素》、《我们在哈瓦那的人》。本书是他亲自撰写的唯一一本回忆录,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回忆录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或某个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写成,38个章节,自成一个主题,如同电影中的一个个片段,这样的设计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产生一种代入作者思绪进行回忆的错觉,如同人在对往事回忆的时候一个一个片段闪现。
由于作者本身曾在英国军情五处、六处任职,在现实中他曾目睹亲历过战争的残酷杀伐,冷战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与阿拉法特、基尼斯、布罗茨基、麦克米伦、撒切尔夫人等一个个人物出现在他的回忆录中,这些经历使得他的小说充满真实感。在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场景都有迹可循,经过他的修饰改编后,几乎让人产生“这是真实发生过”的错觉,他也因此遭到前情报组织领导的吐槽。这也使得使得他的回忆录如同他的小说般跌宕起伏,充满冒险。
回忆中他骗子父亲的一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惧怕父亲邪恶又想与父亲亲近的矛盾心理,造就了他的小说中的间谍们,首先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然后才是间谍。他展示出了一个隐藏在硝烟后的真实的间谍世界。
勒卡雷说,他所有尚未定名的小说都叫《鸽子隧道》。所谓鸽子隧道是个打靶游戏,一群手握散弹枪的人在隧道口等着一群鸽子飞出来进行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