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一篇文章,感谢梁思成在二战期间为日本做的贡献,说他是日本的恩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恼火了,罗斯福加入同盟国,下令对日作战。 就在同盟国准备轰炸日本之前,同盟军司令部本着人类文明成果不应该被摧毁的想法,找到了梁思成,希望他可以提供帮助,把日本的重要文物古迹都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来。 他们为什么会找到梁思成呢?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当年梁启超逃亡至日本,梁思成也就出生在日本东京,梁思成的童年是在日本度过的,对日本较为熟悉,有一定的情感。 第二,梁思成一直主张,古建筑和文物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人类应该共同保护。 基于这两点,同盟军司令部找到了梁思成。梁思成用了一个多余标注完成。他还提议,如果非要轰炸日本,其他城市都可以毁灭性的,唯独京都、奈良不能,这两处古城是日本文化之根,是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随后,历史就上演了著名的东京大轰炸,仅仅三天,美军向日本东京投了2000吨炸弹,造成20000人死亡,27万房屋被毁,90万人无家可归。 东京大轰炸后,日本人深感京都奈良也会遭遇轰炸,就开始拆迁古建筑,转移文物。可是作为古城,那么多房屋建筑,进展十分缓慢。 正当日本人揪心文物古迹会遭灭顶之灾时,他们确发现,整个日本,只有京都、奈良几乎毫发无损,宫殿、寺庙、古塔等全都好好的。 日本人不明所以,只当这是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1986年,梁思成的学生罗哲文去日本参加研讨会,碰到了奈良考古研究所学术部主任菅谷文。此人就向罗哲文说二战趣事,说到奈良京都奇迹。 重要的是,菅谷文告诉罗哲文,这个奇迹可能和他的老师梁思成有关。 罗哲文一听,仔细回忆起来。当年确实和老师一起标注过日本地图,可是那个时候,他什么都没有问。 两人一边说一边回忆历史,越说就越发肯定,京都、奈良之所以幸免于轰炸,不是奇迹,而是梁思成帮了大忙。 于是,日本在梁思成去世后的第14年,也就是1985年,发表了《古都的恩人与中国学者》,对梁思成的人品、学识大为赞赏,感谢梁思成所做的一切。 我希望大家看到这样一篇小文,不是要骂梁思成,这不是我的初心,而是要看到梁思成站在人类文化的角度,更高一层考虑问题的思考方式。 日本与我们的仇恨,永世都不可以忘记,如果有战争,我们定会血债血偿。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类文明不可以被轻易摧毁,那是后人的财富,我们不能故意破坏。 我记得先前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中国学者去德国旅行,看到到处都是几百年的房子,他很疑惑,为什么这些地方打仗打了那么多年,建筑物却可以保存这样完好,他问了房主。 房主说,这是一个好问题,或许他们也懂得,烧房子无益,历史文化应该保留吧。 #梁思成# #民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