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只是她人生的其中一部分
我会被文字打动
原来,玛格丽特·杜拉斯不是她的真名,杜拉斯是她父亲出生的镇名,她的真名叫玛格丽特·道纳迪厄。
她的一生对爱情、文学、政治充满激情,造就她充满事故、断裂、突然的狂热和过眼的狂怒的一生。
杜拉斯的诸多作品之间像是有着姻亲关系,童年在印度支那的生活、她的母亲、两个哥哥“纠缠”成为她诸多作品灵感的来源,她将记忆中的事件、时间、人物、细节揉碎了重新组合,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她描述了她回忆得出的和愿意叙述的一切,是个给了无数个版本的自传作家。这本传记也是从她留下日记、文稿中去寻找到的蛛丝马迹而成。
杜拉斯一度沉迷于戏剧创造和电影的拍摄,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她的戏剧和电影在当时应该是属于前卫的,她开创了一种新的电影风格,充满了倦怠和平静的绝望,她的电影今天再去看或许已经过时,但成为了1968年以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写照。
她对于政治的热情始终是以一个知识分子身份参与其中,用她的话来说:还有什么比搞政治或者说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搞政治更幸福、更令人心醉神迷的事情了。
她感情生活的精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她的小说,与丈夫、情人三人之间和谐的相处模式令人叹为观止,思想上生活上互相欣赏,毫无嫉妒。她的一生都不缺乏情人,爱情可以说是她创作的动力。
杜拉斯可能是我所知道的蕞自恋的作家了,她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不许别人否定她的作品,甚至提意见。直到《情人》的出版和影片的上映使得她名利双收,她说:如果我敢说我是个天才,如果说我有时敢于厚颜无耻地把自己写的东西视为天才之作,这不是出于虚荣心。这时一种谦虚的形式。虽然我说的是自己的书,但即便这些书不是我的,我也会这么说。萨特式的谦虚,知识分子的罪恶感只能让我感到恐怖。是的,杜拉斯对萨特和波伏娃总是忍不住要反驳和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