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年少不识繁花好,读懂已是沧桑人

当代读书人 关于繁花的剧情、和书的内容讨论的过多了,我想说说小说文本的感受。 繁花的文本极其有特色,一段很长,句子很短,特意留意了一下,几乎没有超过12个字的句子,这样的文本不但符合了上海话的方言特点,读起来也极富节奏感。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博览群书,广闻博记,靠着人物的对话和平铺直叙,用极简的文字将故事讲完。 除了短句外,也极少见到形容、修饰的语句,作者通常用成语或者典故进行描绘,比如“山色如娥,水光如颊,无尽桑田,藕塘,少有人声,只是小风”仅这几字便将乡村风光描绘出来,书中这样的描绘举不胜举。作者很少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很多地方以“不响”结束,留下一大片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个“不响”文中人懂了,读者懂了,留下一串回味。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本的魅力,也第一次完全体会到文学理论经常提到的节奏感。 故事线如同两列一前一后往前开的火车,过去和现在并列行进,一件事带出另一件事,一个人讲完再讲另一个,有意思的是过去的那条线的时代背景,作者根本没有明说,但是从人物的生活、衣着变化即可知道,时间进行到哪个时期了。阿宝这代人,人生中本该经历的所有的美,都在这10年中揉碎践踏,白描的叙述读来充满力量。 表面上的饮食男女,内里是山河岁月,宏大的叙事和日常琐事融进了鸡零狗碎的日常生活,与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人物们喜怒哀乐,形成了时代的洪流。 对于网上骂声一片的批注版,我想说,我能理解他们的吐槽,有些地方的确有自嗨之嫌,但对于书中词句的出处、上海俚语的由来和解释、一些建筑和事件的典故历史的注解还是不错的,我出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也看到许多新鲜处。批注,不看不影响阅读,看了也无碍,还能得到些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