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少林寺的住持释永信,个人资产超过30亿。在他的带领下,少林寺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引

少林寺的住持释永信,个人资产超过30亿。在他的带领下,少林寺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引来不少争议。 刘应成的父母是虔诚的佛教徒,家中摆满了佛像和经书,自小就耳濡目染,刘应成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6岁那年,他终于鼓起勇气,瞒着家人收拾简单行李,踏上了去少林寺的路途,历经艰难险阻,刘应成终于来到了千年古刹少林寺,刘应成将来意说了,老方丈欣然接纳,为他举行了剃度仪式,在立雪亭中,刘应成正式皈依为僧,取法名“释永信”。 1987年,老方丈圆寂,22岁的释永信接过衣钵,成为少林寺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上任后,他很快组建起武僧团,受《少林寺》这部电影的启发,释永信意识到少林武术深受国内外的推崇。于是,他决定从这一点切入,将少林寺发扬光大。 当上住持仅仅两年,释永信就带着少林武僧团到全球各地进行演出,短短几年间,在释永信的努力下,少林寺便在海内外重振雄风,香火越来越旺,客流量持续攀升,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法商人打着少林寺的名号做生意,大肆卖假货。 这场闹剧可能让释永信看到了商机,也可能是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开始注册商标,创办公司,将少林寺带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释永信认为,少林寺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变迁",而这个"变迁"的关键,就在于商业化。 1996年,在海外演出时,释永信看到了互联网的魅力,那一年,电脑在国内还没有流行开来,但他就已经为少林寺开通了官方网站,比马云只晚了几个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林寺的名声越来越大,武僧的演出也越来越多,在释永信的运作下,少林寺渐渐品牌化,每年单是门票收入,就高达四千多万元,而武校更是衍生出六十多所! 2004年,释永信将少林寺的影响力扩展到海外,在那里建设了四十多所文化中心,少林寺的商业版图,横跨多个行业。 释永信所掌控的权利也越来越大,据统计,他旗下管理着十八家公司,并且全都是实际控股人。 大家都说人红是非多,和尚红了,也无法逃脱世俗的是非,就在少林寺的发展如火如荼之时,2015年,互联网上一篇实名举报的文章引发轩然大波。 文章指出,释永信拥有两个户籍和身份证,娶妻生子,私生活混乱,并且还侵占了少林寺的财产。 释永信的嫡传弟子,更是前往北京,实名举报了他,一时间,释永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承受着民众的指责。 他将少林寺推向商业化的行为,更是被指居心不良,在群众的口中,释永信已经不再是威严的少林寺住持,而是少林寺商业帝国的CEO! 群众的怒火并非毫无缘由,千百年来,僧人的形象向来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而释永信一个和尚,与金钱利益捆绑得如此之紧,令宗教与商业密不可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2017年,经官方调查,释永信清白,可是,就算摆脱了丑闻的困扰,浸淫在商业的泥淖多年,释永信在群众心目中高僧的形象,早已不复存在了。 2020年,少林寺联合"特步"举办了一场秀,僧人们身着潮流服装走秀,为特步"打广告"。这场秀无疑引来了大批流量,但更多的是骂声。 网友们大跌眼镜,佛门清修之地,竟然沦为展示商业合作的场所,真的合适吗?少林寺这次的合作,再次引发质疑:少林寺到底是一所寺庙,还是一个商业品牌? 两年后的2022年,释永信豪掷4.5亿元,大肆收购地皮,用以进军房地产业,消息一出,少林寺和释永信再次登上热搜,并引起网友的冷嘲热讽。 2011年,一位记者曾前往少林寺,为释永信做过专访,那时的他,每天朝五晚九的作息,清晨四点就起床,五点时,释永信就带着僧众到大殿诵经,六点结束一个多小时的诵经后,他们在斋堂用餐。 八点游客开始入园,寺院便充满喧闹的人声,在这期间,释永信会处理一些事务,接待访客,下午六点,少林寺关门后,他便前往办公室继续工作,到了九点,释永信准时就寝,僧人们入睡后,整座山谷恢复宁静,只有虫鸣声回荡在夜色中,少林寺也终于重归清净。 释永信的成就和争议,都源于他当年选择将少林寺推向商业化的道路,为了重振少林寺昔日的荣光,他抓住了时代变迁的机遇,先是提高了少林寺的知名度,然后大力重修破败的寺庙,再扩大影响力,令少林寺闻名海内外,在振兴少林寺的事业上,释永信被视为功臣,当初的出发点并无错误。 但在振兴少林寺之后,他却将商业化的进程推向了极端,让少林寺的商业价值远大于作为佛门净地的价值,这一点是许多人无法接受的。 随着少林商业帝国不断扩张,释永信心中那个出家人的理想是否正在一点点被侵蚀消解?这已无从得知,红尘中事,谁人可以独善其身? 我们也只能静观其变,后人自有公论。

评论列表

王大勇
王大勇
2024-02-26 12:59
个人资产超过30亿。是四大皆空得来的吗?得到后还能四大皆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