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公积金到底算不算收入,工作多年的你算明白了吗? 公积金属于强制储蓄,是大打折扣的

公积金到底算不算收入,工作多年的你算明白了吗? 公积金属于强制储蓄,是大打折扣的“收入”。对中国整个宏观经济来说,公积金制度也是荼毒无穷。 先说住房公积金的缺点: 缺点1:强制消费。设想下如果把住房公积金变成啤酒公积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啤酒价格上涨,没有喝啤酒需求的人不得不消费啤酒,白酒红酒市场萎缩,不喝啤酒的人补贴喝啤酒的,喝的少的补贴喝的多的......等等,严重扰乱了市场; 缺点2:增加社会成本。如果设立了啤酒公积金,那么全国各地的啤酒公积金中心需要多少公务人员,而这些人本身不创造价值,那这么多人员、系统的成本是谁承担的?诸位可以试着回答下这个问题; 缺点3:降低了民众资金使用效率。以北京为例,1300万个公积金账户,还在缴费的有944万,同时还在提取的有479万人,这其中真正使用公积金贷款的人不清楚,假设占比一半,那就是240万人。毕竟,不使用贷款,无非就是左手倒右手,并没有使用公积金的本质功能。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的资金被闲置和束缚,躺在账户上任由贬值,且源源不断地错失各种机会; 缺点4,创建寻租空间,如资金的挪用,就不赘述了。 再来说说住房公积金的“优点”: “优点”1:因为公司要缴纳对等的钱,所以公积金可以看成是一笔额外的免税收入;但这只是表象,而非事情的本质。对于存量职工,通过改革,完全可以将这笔免税收入通过公积金以外的方式转移至员工;对于新入职的员工,由于公积金本身就是公司的用工成本,节省了公积金,那么在市场调节下,工资收入就有更多的议价空间。所以,这个不算优点; “优点”2:贷款利息低,目前为3.25%。但这是因为资金的成本低——1.5%(一年期定存利率),也就是利差1.75个百分点,这1.75个百分点是公积金用户付出的成本。如果将所有储户看成一个整体的话,所谓的贷款利率低,只不过是因为存款利率低。而用户真正付出的成本——利差——和当前商业银行比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优势。看似贷款成本低,实则是存款收益也低,付出的成本是一样的!可见,问题的奥妙在于个体储户的分化,大概有两类储户比较突出:缴纳金额远大于贷款金额(或者干脆就没有贷款)的储户、缴纳金额远小于贷款金额的储户。也就是前者用极低的存款利率在补贴后者极低的贷款利率——这就是公积金为人诟病的“穷人补贴富人”的由来。所以,这个“优点”对于大多数人和社会的公平公正实则是缺点。 看完上述公积金5个缺点和1个不算优点的“优点”,你是不是也认同我的观点呢?除非你属于缴纳金额远小于贷款金额的储户,否则我很难想到你不认同的理由。 改革方向 那么住房公积金政策应该怎么改革呢?具体说来有三个方向: 1.银行化:将公积金资产出售给商业银行或其它政策银行,或者自身干脆变成银行,用户公积金变成储户存款;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公积金以前是不创造广义货币(M2)的,现在可以了; 2.扩大用途:维持目前的机构不变,将住房相关的用途扩大至住房、汽车、医疗、旅游、养老等用途; 3.合并至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个人自主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