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古装剧中的人物的衣服大都是色彩艳丽、宽袖博带,古人日常装束真的是这样吗?古人的衣

古装剧中的人物的衣服大都是色彩艳丽、宽袖博带,古人日常装束真的是这样吗?古人的衣服都有什么材质和款式呢?宽大的长衣服拖到地上难道不怕脏? 古人的服装材质种类繁多,我们常说的“绫罗绸缎”其实是几种纺织品的总称,其中的“绫”就是桑蚕丝纺织的布料,质地轻盈柔软,根据布匹面料花纹的不同,绫还可以细分为纹绫和素绫,素绫是简洁雅致的单层斜纹,纹绫则是带有暗花的斜纹面料。 绫的产生时间较早,汉代就出现了绫类织物,唐代的广绫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布料,另一种交织绫在经纬线中混合了各种色彩的纱线,成品颜色富丽多彩,图案纹样也非常美丽。 “罗”也是蚕丝纺织物,面料是条形绞织纹样,它的质地细密比较结实,表面留有沙眼和细小孔洞,穿在身上透气清爽,适合制作夏天的衣物,商代就出现了罗制衣物,唐代出现了纺织细腻的越罗和单丝罗。   “绸”的种类比较多,是多种丝织物的统称,包括绢丝、真丝等。明清时期绸缎的使用量极大,逐渐代替了绫,成为当时人们裁制衣物的主要面料,西汉时期就出现了绸,因为质地厚重,布面光洁平滑,适合做各种衣裙内衬或外套。 “缎”又叫做“缎子”,它的纺织工艺复杂,质地柔软手感顺滑,表面的纹理清晰精美,而且具有丰富的色彩,缎在纺织工艺较高的宋代出现,现在常见的各种软缎、织锦等都是缎类织物。 “纱”其实是罗的一种,罗中的单丝罗表面分布着均匀细密的小孔,这种罗就被称为纱。   “锦”也是丝绸的一种,它的纹样复杂色彩丰富,非常适合作为服装的外层或制作各种配饰。锦又可细分为单层和双层,单层锦的代表有五彩锦,双层锦有夹缎、缂丝等。 锦缎根据产地也可分为南锦和北锦,南锦质地轻薄、色彩明艳,如杭州的杭锦,南京的云锦等;北锦就充分展现了北方人民豪放、粗犷的个性,色彩大气沉稳,质地也比较厚重,明清时期的石榴红就是北锦的代表。 “帛”就是常说的白布,但是帛一般不用来制作衣物,而是代替纸张和竹简,作为有钱人的书写材料。因为帛的材质轻巧且极具韧性,颜色洁白,显色度高,所以古人经常用它来记录文字或绘制图案。现在流传下的许多儒家、道家经典都有帛书版本。   “绢”是一种经过二次加工的染色丝织品,因其质地轻薄可塑性强,古代女子头上的簪花就是绢制成的。 除了这些精美的布料,还有一些日常的材质,如麻布和粗布,是绵或丝麻材质的纺织物,也是普通百姓常见的衣服布料,而前面所举的绫罗绸缎,基本都是贵族和富人的专属衣料,普通人是没有资格穿的。 商周时期,人们的衣服比较简单,基本都是上衣下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男子开始穿着上下相接的连体衣。   秦朝开始流行长大的衣服,叫做“深衣”。这种款式的服装虽然长大,但很贴身,布料紧紧包裹身体,袖子也很窄,所以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穿着起来都不阻碍行动。 汉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服传入中原,人们在上衣之下开始穿着裤子,这样行动就更加方便,此时服装标识阶级的功能就显露出来,贵族阶级的穿着以宽袍大袖为主,而干体力活的农民、武士则穿轻短的麻布衣服。 唐代的农人的服装更加轻便,在短袖之外套一件外套,干农活就很容易操作。 宋朝的男子为了行动方便,开始流行在裤腿上扎带子,就是常说的绑腿。明代的飞鱼服、清代的马褂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衣服款式。   那么,除了服装短小贴身的劳动人民,贵族的长袍行动起来真的方便吗?其实很多厚重繁缛的长袍都是特殊场合才穿的礼服,比如祭祀、婚嫁、外交场合等,官员和贵族的日常服装仍然是比较轻便的。 即使是衣袂飘飘的贵族妇女,也不用担心衣服弄脏的问题,因为走到哪里都有贴身仆役服侍,比如慈禧太后上厕所都有人在旁接应,递手纸、清理便盆马桶。 而且他们居住的屋子每天都会打扫,根本不会积灰,即使衣服弄脏了也没关系,家里就有专门清理衣物的女佣,洗衣服就是她们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