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都习惯将富裕的钱财存进银行,既能保证资金安全,也能获得一定的利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都习惯将富裕的钱财存进银行,既能保证资金安全,也能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那么在没有银行的古代,人们如何存钱理财呢?他们手中的余钱能够增值吗?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人手中开始积蓄了一定的财富,如何使用这些财富成为了他们关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涌现了不少理财达人。 有个俗语叫富贵险中求,古人很早就树立了高风险高回报的理财观念,著名的风险投资达人吕不韦就是其中翘楚。 作为战国末年赚得盆满钵满的大商人,金钱已经不能满足他不断膨胀的欲望,吕不韦想要玩个大的,这次他要投资的不是某个生意,而是一个人——被软禁在楚国的秦国公子子楚。   在邯郸结识子楚之后,吕不韦开始了疯狂的头脑风暴,他不仅要靠这位身份尊贵的秦质子跻身政治家的行列,还要让自己的后代登上王位。 他砸下重金辅佐子楚登上太子之位,还把家中已经怀有身孕的美人赵姬献给子楚为妾,不久赵姬就生下了嬴政。 子楚继位后顾念吕不韦的再造之恩,将他封为秦国的丞相,并赐爵位文信侯,太子嬴政称他为仲父。   正如股票市场一样,投资有风险,越是高回报越是跌得重,继位后的秦始皇非常忌惮这位仲父,最终赐了一杯鸩酒送他归西,吕不韦的政治投资,前半部分可以说一本万利,享尽了投资红利,早就回本了。 另一位投资精英就是我们熟悉的范蠡,多数人知道他可能因为他和西施缠绵悱恻的爱情传说,不过事实上,他更大的成绩是在投资理财方面。 范蠡又叫陶朱公,后人将他尊为“商圣”,范蠡的人生轨迹和吕不韦正好相反,一个是弃商从政,一个是弃文从商,范蠡的前半生先后做过越国和齐国的丞相,但他早早看透伴君如伴虎的危险,留下一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金句之后就深藏功与名。   他在成功隐退之后做过几次投资,因为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经济头脑,每次都稳赚不赔,但他最终选择藏富于民,将家财散尽,分发给贫穷的百姓,他还留下了商业教案《陶朱商业经十八法》,后人都称赞他的忠诚和智慧。 对于具有冒险精神的投资者,当然喜欢做时代的弄潮儿,乐于和风险为伴,但保守老实的普通百姓更愿意守住自己仅有的积蓄,正所谓不输为赢,投资保值就是比较稳妥的方式。 手中钱款比较多的富户,会选择购买不会贬值金银珠宝等贵金属,或者购买良田宅院等不动产,作为农业大国,无论古今,土地的价值几乎都不会有太大浮动,绝对是保值的最好方法。   另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就是找个地方藏起来,正如现在一些人将钱款放进保险柜,古代有个典故叫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讲了一个关于存钱的故事。 当时有个人手中存下一点钱,又害怕被人偷走,左思右想找了个非常隐蔽的地方,挖了个坑将钱藏起来,他又担心自己日后找不到,于是写了个牌子说“此地无银三百两”,结果被隔壁邻居偷去了。 抛开这则预言的讽刺意味,内核还是一个颇为悲凉的故事,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一朝被人偷走,可见这种存钱方式具有极大的不安全性,所以并不可取。   不过富人存钱就比较保险,他们会在宅院内的隐蔽处挖出地窖,将钱装入陶罐中放进钱窖储藏起来,钱窖上面还会铺设沉重的石板,一层一层隔起来,因为家中护卫森严,加上钱窖位置隐蔽,富人家的保险柜安全性还是很高。 到了唐代以后,中国逐渐出现了具有银行性质的存钱机构,如唐代的柜坊、宋代的交子铺,明清时期的钱庄、银号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行使着银行的储蓄和汇兑功能。 唐代的柜坊是民间的银行,而官方也开设了专门的金融机构“进奏院”,作为当时国际大都市和商贸中心,南来北往世界各地的商旅都齐聚长安城,繁荣的商业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这些金融机构。   民间的柜坊经营范围比较窄,只负责存放和保管财物,还需要支付相应的手续费。 宋代的交子铺则开始具有严格意义上的银行功能,不过因为纸币贬值严重,民间的交子铺难以支撑,最终国家取缔了交子铺,其功能由官方的交子务接替,成都第一个成立官方发行纸币的机构“益州交子务”。 明清时期的钱庄、票号开始经营对外放贷业务,为了吸纳存款,钱庄会给用户一定的存款利息,其运作模式和现代银行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