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彭德怀很少给志愿军下达死命令,在铁原阻击战中,彭德怀给第63军军长傅崇碧下达了死

彭德怀很少给志愿军下达死命令,在铁原阻击战中,彭德怀给第63军军长傅崇碧下达了死命令。因为对面的敌人就是李奇微的部队,李奇微被称之为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最为难缠的对手。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时刻,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的西线战场,呈现了一幕紧张而又扣人心弦的战争剧情。 此时,朝鲜战场的局势变得异常复杂。 联合国军观察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主力部队正向北方转移,便迅速抓住了这一战略机遇。 他们迅速组织了一支由摩托化步兵、炮兵和装甲兵组成的“特遣队”,在空中力量的密切掩护下,开始了一场激烈而果敢的反扑。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反击中,联合国军以惊人的速度和力量长驱直入,追袭着志愿军的退却步伐。他们的目标直指涟川和铁原地区,这两个地方不仅是志愿军的重要物资转运和集结点,而且还是战略上制衡敌人进攻态势的关键要地。 这里的山川险峻,地势复杂,既是志愿军的天然屏障,也是战略上的软肋。 这场西线的战斗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如果这两个战略要地落入敌手,那么不仅志愿军东西两线的联系将被截断,其后方基地乃至整个战场局势都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1951年5月27日,彭德怀将军紧急发出了一条“死守铁原”命令,这条命令如同一颗震撼心灵的炸弹,在宁静的夜空中炸响。因为对面的敌人就是李奇微的部队,李奇微被称之为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最为难缠的对手。 这是一条向第63军发出的命令,而第63军恰好位于战略要地铁原的最近位置。 此时,第63军正处于行军途中,他们刚刚抵达铁原附近的于清洞、揪屯里和德山里地区,原本计划在这里进行短暂的休整。 傅崇碧将军作为第63军的军长,接到彭德怀将军的命令后,他们立刻调整行动计划,没有丝毫犹豫。 同时,彭德怀也指挥着第65军的第194师,要求他们迅速行动,介于涟川和铁原之间迅速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目的是坚决阻止敌军的进攻,同时保护兵团主力和伤员的安全撤退。 第63军的战士们面临着一场艰巨的任务,他们的对手是装备精良、数量庞大的“联合国军”。 面对着4个师、4.7万壮士的强大敌军,携带着1300门火炮和400辆坦克,而且得到空军的全力支持和掩护,联合国军正向涟川、铁原逐步逼近。 在这样的对比下,第63军的处境显得格外艰难。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超过一个月,部队人员减少严重,无坦克、无飞机的支援,兵力只有2.4万人,火炮数量也只有240门。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阻挡装备精良且人数几乎是自己两倍的敌人达10天至15天,这无疑是一项艰巨到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第63军的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按照彭德怀将军和第19兵团首长的命令,迅速展开部署,精心制定防御计划。 第187师作为右翼防御师,第189师作为左翼防御师,同时,配属给他们的第65军第194师也组织防御。 第188师作为预备队,在铁原以西集结待命,并安排一个营作为反空降预备队,准备应对在铁原、大马里地区的空降敌军。 到了5月30日,第63军的每一位战士都已经进入战斗位置,开始抢修工事,做好迎接一场激烈战斗的准备。在那个不眠之夜,战士们的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他们知道,面前的挑战无比艰巨,但他们的意志比钢铁还要坚强。 在1951年6月10日的清晨,美国第10军在激烈的战斗中突破了我军的左翼防线。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美第1军看准时机,迅速将其机动部队向东转移,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8师第564团的防御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势中,第188师第564团的第5连1排成为了阻击的前沿。 面对敌人以压倒性优势发起的攻击——3个营的兵力、8架飞机、40多门重炮和11辆坦克,这支勇敢的连队毫不畏惧,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 在这场几乎不可能取胜的战斗中,他们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敌人展开了残酷的近身战。 弹雨如注,炮声震耳,但第5连1排的战士们坚守阵地,誓死不退。 他们凭借顽强的抵抗,最终消灭了敌人250余人,成功守住了关键的阵地。 时至6月12日,经过连日的艰苦战斗,志愿军第63军终于完成了艰巨的阻击任务。在晚上19时30分,根据彭德怀的命令,他们开始转移到伊川地区进行休整。 当第63军刚刚完成艰苦的任务,转入伊川地区休整时,彭德怀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时刻,他不顾自身安危,穿越了百里充满战争痕迹的区域。 风尘仆仆,他抵达伊川,仅仅是为了慰问那些在前线英勇作战的指战员们。 在彭德怀的眼前,是一群经历过激战洗礼的士兵。他们的面容虽然蓬头垢面,服装上沾满了尘土和血迹,但在他们那黝黑而坚毅的脸庞上,却绽放着自豪和坚强的笑容。这些笑容,是对生命不屈不挠的坚持,是对战争残酷现实的无畏面对。 彭德怀将军走进这些英勇的战士中间,他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深情的握手和满满的敬意。

评论列表

有我你会更幸福
有我你会更幸福 5
2024-02-21 07:39
彭总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