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8日,毛主席病危,他吃力地握笔写下三道横杠,又敲了三下木床,陪护人员猜了半天,终于领会时,主席笑了,他们哭了。 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多事之年,这一年,中国历经了几位老一辈革命家的离世,以及唐山大地震等天灾人祸。 1月8日,总理周恩来因病去世,享年78岁,周总理患癌症已久,曾住院治疗数次,但终未能战胜病魔,他的离世,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人们为此万分悲痛。 面对老战友的离世,毛主席悲痛不亚于任何人,他与周总理携手并肩战斗几十年,朝夕相处,两人情同兄弟,现在,周总理突然离去,毛主席心如刀割。 11日下午,周总理的遗体被运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数万名群众自发聚集在长安街两侧,举着黑边白布条,肃立两旁,跪地哭泣,挥手告别他们最敬爱的总理,这时的毛主席独坐在办公室,眼眶湿润,不住地流下泪来。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于身体欠佳,毛主席未能出席,此时毛主席的腿部疾病加剧,已无法独立行走,说话也越来越不清晰,加上思念故人,身心俱疲。 尽管悲伤难以平复,国事仍需处理,每日有太多公文需要批阅,太多问题需要作出决策,毛主席强打精神,尽己所能投入工作,除公务外,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看书,仅留少量时间用于休息,身体几乎每天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就在周总理去世半年后,7月6日,朱德元帅也因病辞世,享年89岁,还未从周总理的离世之痛中释怀,毛主席再次承受沉重的悲痛。 面对老友相继离世,他悲痛欲绝,想起与他们并肩奋斗的岁月,想起建国大典上共同见证新中国诞生的喜悦时刻,如今老战友一个个离他而去,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袭上心头。 就在人们沉浸在朱德元帅逝世的哀思中时,7月28日,山东省唐山市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7.8级特大地震,14个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震感,其中北京、天津震感最为强烈。 短短23秒的剧烈摇晃,唐山全城夷为平地,死伤人数高达24万,无数家庭支离破碎,4000多名儿童成了孤儿,这场地震的惨烈程度令全世界震惊! 毛主席得知是唐山发生特大地震后,立即下令派员赶赴当地进行抢救,他要求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尽可能救助更多的生命。 一份份地震灾情报告送到毛主席办公桌上,报告中的死伤数字节节攀升,毛主席看后红了眼圈,不住流泪,那么多生命在震灾中逝去,那么多曾经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实在令人痛心。 毛主席很想亲自去灾区看看,去慰问灾民,但他行动已非常困难,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身体的衰弱不允许他长途奔波,他只能在心中默默惋惜。 连日来高强度的工作令毛主席再次身体抱恙,他的口齿越发不清,起初秘书张玉凤还能通过观察口型与表情,勉强猜出他的意思,转述一遍。 但随着病情加重,连张玉凤也无从猜测,为方便沟通,工作人员专门制作了几块硬纸板,每当毛主席要说话时,便将笔放在他手中,由他艰难地写出几个字,人们勉强能猜出八九成意思,可后来,连写字的力气也没有了。 一次猝死后重苏,毛主席喉间发出呜呜声,想说些什么,但此时的他已无法言语,也无法书写,主席焦急,左右更急,无计可施之下,毛主席用尽全力在木质床头轻轻敲击三下,希望人们能明白。 张玉凤看到床头后立即领会毛主席的意图,她垂下身子轻声问道:“主席,您是想了解三木武夫的情况吗?” 毛主席听后好不容易抬起手指点了点头,算是确认。 三木武夫是当时日本的自由党总裁,也是现任内阁总理大臣,属亲中派人士,一贯对中国友好,此时日本正在进行总理大选,早些时候毛主席就听说三木会参选,一直关注选举进程。 主席认为如果三木当选,中日关系会产生全新的变化,如今病重,醒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三木的选举。 张玉凤随即为毛主席读起了有关三木参选的报道,毛主席听后终于心满意足,点点头,再度昏睡过去。 9月9日凌晨,毛主席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毛主席生前最后关注的事务,正是中日关系和三木武夫的态度,作为一位深谋远虑的伟大领导人,他始终把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放在心上。 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主导下,中日成功建交,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主席不顾病痛接见,两人愉快交谈,毛主席大度表示愿意放弃对日索赔,以双方人民福祉为重,这一历史性突破,预示着两国关系进入新的阶段。 1976年,在这位伟大领袖逝世前夕,中国经历了巨大变故,然而毛主席留给国人的,是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他看不见的今天,中国人民正沿着他指引的道路,坚定不移走向复兴,毛主席的遗志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