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徐向前收到一代名将郑维山的来信,信上说他生活困难。徐帅立马给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打电话,生气地说道:不要推来推去,来回踢皮球! 郑维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3岁时参加了少年先锋队和童子团,经常跑腿传递地下党的信息。 15岁那年,郑维山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经常在半夜里偷偷张贴标语、传送信息。 同年,15岁的郑维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了徐向前麾下的一名战将,在红军中,郑维山得以快速成长,他聪明好学,又跟随名将徐向前作战,很快掌握了红军的作战本领。 18岁时,郑维山就任了红军一个团的政委,之后又升任师政委,可见他军事才能十分出众,在红军中,郑维山跟随徐向前经历了多次重大战役。 一次,在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战争中,郑维山担任徐向前的传令兵,当时战局十分惨烈,两军混战在一起,枪声震天,弹雨纷飞。 郑维山冒着生命危险,在炮火中左闪右避,快速穿梭于各个战场,确保将徐向前的命令准确传达到前线指挥员手中,在多次混战中,郑维山都能保持头脑冷静,让他在徐向前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长征中,郑维山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次,红军穿越草地时,遭遇敌军飞机轰炸,郑维山率队在前开路,忽然看到敌机从天而降,随即判断出敌机的投弹点。 他当机立断,命令部队迅速移动到遮蔽处,就在众人躲避时,一枚炸弹坠落在了部队旁边,炸开一个大坑,多亏了郑维山的果断指挥,红军才避免了重大伤亡。 这一系列战役,锻炼了郑维山的意志品质,使他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富有胆识的红军将领,在多次战斗中与徐向前肩并肩作战,也使郑维山受益匪浅,从名帅那里学习到了许多战术。 在抗日战争时期,郑维山率领三纵队在晋察冀根据地多次大败日军及傅作义部,1947年,在清风店保卫战中,敌军突然发动进攻,我军陷入苦战。 此时郑维山坚持留在前线坚守,未按原计划撤离。我军趁敌军主力被困清风店,调动友军歼灭了前来增援的敌军,最终我军成功扭转局势,歼灭了前来增援的敌军。 1948年,在涞水保卫战中,傅作义调派其心腹“虎头师”前来增援涞水守军,若任其南下与守军会合,我军势必力不从心,为化解眼前危机,郑维山违令出击,率部歼灭了傅作义的“虎头师”。 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调动其35军从张家口回撤保卫北平,为阻止35军南下,郑维山奉命将其包围在新保安,傅作义为解救35军,又派104军前来会合,郑维山判断两军一旦汇合,我军势必陷入苦战,于是他留少量兵力继续围困,率主力歼灭了傅作义的104军,最终,35军与104军都被郑维山分别包围歼灭。 朝鲜战争期间,原任志愿军司令的杨成武因病退职,郑维山接替其司令职务,赴朝鲜前线指挥作战,他深入研究朝鲜地形,将目光锁定在敌军金城的一个三角形要塞上,这个要塞处在战略要地,一旦被敌占据,我军行动将极为不便。 郑维山决心要攻占这个要塞,但他也明白贸然进攻会付出巨大伤亡,为此,他详细拟定了作战方案,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我军在前线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 与此同时,秘密派出小股部队迅速夺取要塞,敌军进攻时,我军再以该要塞为支撑点,将其歼灭,这一方案获得了上级批准。 在郑维山的指挥下,我军以少胜多,完胜敌军,最后我军不但夺取了三角山要塞,还重创了敌军两个团,全歼一万余人。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郑维山也未能幸免,被批斗下放到农场劳动,但他没有被打倒,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每天郑维山都抢着干重活累活,充满干劲,他的乐观精神感染了农场的年轻人,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1979年,在党中央拨乱反正后,郑维山终于重返北京,但由于各项手续不顺,他的生活一度比较困难,郑维山不得不求助于老首长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得知后非常生气,严令有关部门务必尽快解决郑维山的生活问题,在他的亲自关心下,郑维山的生活问题终于得以解决,1982年,郑维山又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继续为国家效力。 1998年,83岁的郑维山被确诊肺癌,但他态度乐观,将战胜病魔比作一场战役。手术后,他一度痊愈,但很快又病情复发。 晚年,郑维山虽然身患绝症,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他节省医药费用,主动要求国家将钱用于军队建设。 他在遗书中表示,希望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上交组织,作为自己最后一笔党费,他还把自己的书籍全部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并表示去世后不要举行任何追悼仪式。 郑维山将军一生跌宕起伏,最终报效国家,可谓感人至深,他的一生足以激励后人继续为民族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