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法国媒体刊发了一篇深度分析文章,指出中国与美国之间目前存在四大显著差距,并强调中国在短期内可能尚不具备挑战美国的实力。文章首先提到,在高科技制造业方面,美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的高端制造业领域,而中国尽管正在积极向欧日韩等国所在的第二梯队——中端制造业快速迈进,但当前仍处于第三阵营的中低端制造业阶段。 其次,文章阐述了金融领域的差异,指出美元在全球结算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依然稳固,占据超过60%的比例,而人民币的国际结算份额仅为3%左右,表明中国在金融业对美国的赶超之路还较为漫长。 再者,在全球战略盟友布局上,美国坐拥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数十个紧密盟友,形成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网络;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与其他国家广泛开展合作,但在传统意义上拥有铁杆盟友的数量相对较少。 最后,法媒认为中美在国际话语权方面的差距也不容忽视。文章指出,以现有的实力对比来看,中国在短期内要追赶并挑战美国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并不现实。然而,该媒体似乎对中国的发展意图有所误解,实际上,中国并未寻求直接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而是致力于和平发展与崛起。 中美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认知误区。美国政府担忧中国的发展将威胁其世界霸主地位,进而损害其国家利益,因此从奥巴马时期至特朗普再到拜登政府,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贸易、科技甚至金融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本质上,这不是中国主动挑战美国,而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中国进行持续打压。 同时,值得指出的是,法国及欧洲各国也需认清现实,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全球霸权,曾借欧债危机之机成功抑制了欧盟的崛起势头,扮演了类似英国曾经推行的“离岸平衡手”角色,对整个欧亚大陆的利益格局构成了潜在威胁。这表明,美国并非欧洲国家可完全信赖的盟友,而是需要谨慎对待的战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