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的渊源和文化习俗

积山国学堂 2024-09-07 15:04:45

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渊源深厚且文化习俗丰富。以下从白露的渊源、物候现象以及文化习俗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白露的渊源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它反映了自然界气温的显著变化,是热与凉的分水岭。白露之名,源于此时天气转凉,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因而得名“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白露的解释为:“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一节气在公历上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

二、白露的物候现象

白露时节,自然界的物候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三候”:

鸿雁来:白露时节,鸿雁等候鸟开始从北方飞往南方,为过冬做准备。

玄鸟归:玄鸟即燕子,此时也开始从北方飞回南方,回到它们繁殖的故乡。

群鸟养羞:“羞”同“馐”,意为美食。白露后,天气转凉,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三、白露的文化习俗

白露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地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收清露:白露时节,人们有收集露水的习俗。据《本草纲目》记载,露水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延年益寿、治疗消渴等。因此,人们会在清晨时分用盘子等容器收集露水,用于泡茶或入药。

饮白露茶:白露茶是指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此时的茶叶经过夏季的酷热后,口感更加醇厚,深受茶客喜爱。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

吃龙眼:在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人们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可以大补身体,因为龙眼具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

吃鸭子:在一些地区,人们有在白露时节吃鸭子的习惯,认为鸭肉性寒,可以清热去燥,适合秋季食用。

祭禹王:在太湖等地,白露时节有祭禹王的习俗。禹王是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人们通过祭祀禹王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赏菊:白露时节,菊花盛开,人们会前往公园或郊外赏菊。菊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饮白露米酒: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吃番薯:在一些地区,人们在白露这天食用番薯,既有利于健康,又寓意着美好生活的追求。

采药草:在白露时节,人们认为这时采集的药草最为有效。民间有“白露采药,秋后无病”的说法。

十样白: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人们会采集十种带“白”字的草药,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祛风气。

添衣保暖:白露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人们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以防着凉感冒。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更需要注意保暖。

白露节气的农事活动

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梁和大豆,华北地区也是秋收大忙季节,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华中地区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米也开始收获了。

白露节气的养生保健建议

衣:早晚及时添加衣服,注意脚部的保暖。

食:注意养肺润燥,多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

住:夜晚莫贪凉,注意做好腹部、关节等处的保暖工作。

行:外出锻炼动静结合,以爬山、太极、散步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为主。

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反映了自然界气温的显著变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崇拜,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