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朝鲜战场上,他一人歼敌400多名,立下赫赫战功,退伍时却因有关部门写错一字,苦干

朝鲜战场上,他一人歼敌400多名,立下赫赫战功,退伍时却因有关部门写错一字,苦干33年临时工,无人知晓。直到银行上门讨债,这位老英雄才被发现。 从抗美援朝战争到广阔农村脱贫致富的一线,蒋诚始终用坚毅果敢和无私奉献诠释着“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诺言。(央视新闻评 ) 1988年的一个寻常早晨,合川县乡镇企业管理局的王爵英像往常一样来到工作岗位,准备处理一些日常文书工作,当他翻阅档案室的旧文件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份泛黄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喜报上写着一位叫做蒋诚的同志立下了战功,被批准记一等功一次。 王爵英觉得很惊奇,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原来还隐藏着这样一位立功的英雄,但许多年来却无人知晓,他仔细查看喜报背面的文字,上面写着“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原来,这份喜报在邮寄的时候,收件地址写错了地名,导致没有送到蒋诚本人和家人手中,只被遗弃在县档案馆里尘封多年,王爵英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这个英雄的事迹找出来。 经过仔细核对,王爵英发现喜报上的地址写的是“兴隆乡”,而本区只有一个叫“隆兴乡”的地名,他决定把这条信息告诉自己的一位学生蒋启鹏,询问他对这件事是否知情,而也因此蒋诚的英雄事迹终于大白于天下。 蒋诚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曾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敌机轰炸、枪林弹雨中,他仅凭一挺重机枪歼敌400余人,还击落了一架敌机,最终领受了国家的一等功奖励。 但是,这位英雄却在家乡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1955年退伍后,他重新当起了农民,后来又在乡蚕桑站做了30多年的临时工,生活艰辛,为了修路造福乡亲,他还背上了2400元巨额债务。 1928年,蒋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个年代的中国,战乱频繁,生活困苦。1937年,八年抗战爆发,日机轰炸重庆,现场惨不忍睹,九岁的蒋诚目睹战火蹂躏家乡,志愿加入军队保家卫国,但因年纪太小,只能等待时机。 1949年,解放军来到家乡,蒋诚欣喜若狂,终于参军报国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21岁的他毅然决然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一名普通的军旅。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奔赴前线抗美援朝,蒋诚也随军入朝,投身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凭借过硬的军事天赋,他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机枪手。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敌机狂轰滥炸,弹无虚发,蒋诚率领的机枪班背水一战,击落敌机一架,歼敌400余人,在防守537高地的战斗中,他顶住敌人的密集轰炸,以一挺重机枪成就了军事奇迹。 然而,英雄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被炸弹炸伤腹部,肠子都炸出体外。,但他咬牙忍痛,简单包扎后继续英勇作战,直到战友把他抬下前线,才在医院休养数月,最终,他获得了国家授予的一等功奖励。 退伍之后,他隐姓埋名回到家乡过着最普通人的生活,直到33年后,才有人意外发现了这个无名英雄的逸事。 1955年,蒋诚退伍回乡,重新当起了普通农民。他从未口出自己的战功,所以也没人知道他的英雄身份。多年来,他靠劳动谋生,生活拮据。 20世纪80年代,为了让乡亲们走上致富路,蒋诚主动学习养蚕技术。后来被乡蚕桑站聘为临时技术员,无私地向周边村民传授养蚕经验。尽管只是一名临时工,但他仍然勤勤恳恳、从无怨言。 1983年,乡里筹资修路,运输不便一直阻碍当地发展。可最后还差2400元,一度无法完成。为了乡亲利益,蒋诚毅然贷款,让修路工程如期竣工。之后,他一边还债一边生活,艰难到家人节衣缩食。 正是这一笔贷款,让已经默默无闻33年的英雄事迹终于被发现,当地政府为蒋诚恢复了荣誉与公开表彰,还发放了退休金,然而蒋诚始终谦虚低调,从未要求任何回报。 纵观蒋诚的一生,从未想过个人荣誉,即使在英雄事迹被发现后,他也未曾展示自己的功勋章,只是继续默默付出。 他的一生,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一代人对祖国无私的热爱。正是无数像蒋诚这样的英雄,孜孜以求,无怨无悔,才换来了民族的复兴。 感慨万千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一个关键地址的差错,竟然让一位抗战英雄的功绩被埋没了33年,这样的遗憾不应该再发生。而无数默默无闻奉献的普通人,同样应当获得尊重与认可。 今天,在这片热土上,英雄的梦想被一代代普通人传承,我们要牢记先烈的嘱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好他们用生命和汗水栽培的每一寸土地。

评论列表

云中漫步
云中漫步 4
2024-02-18 18:14
向老英雄致敬!
六五八九
六五八九 4
2024-02-18 15:57
好人很难有好报,好人让出的好处都被坏人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