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女子给母亲扫墓,发现不远处的孤坟长满了荒草,出于善意,女子将坟墓清理了一番,当她看到墓碑上的文字后,顿时对墓主人肃然起敬:“我会帮您落叶归根的。” 当时的雷女士参加完母亲的祭拜仪式,正欲离开墓园时,脚下不慎被一个土包绊了一跤,她蹲下身子,想要看清绊倒自己的东西,却发现那下面竟藏着一座被杂草围绕的墓碑。 雷女士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小心翼翼地清理掉了墓碑周围的杂草,当她抚去墓碑表面泥土的时候,上面模糊的字迹终于清晰可见:“湖北省黄梅县,陆军第五军二十二师工兵营上尉军需官梅乐三之墓,殁于民国三十年正月十七(1941年2月12日)。” 雷女士的心头涌起一阵难以言表的酸楚,她意识到这座墓碑已经被人遗忘了几十年之久,她不禁猜想,墓中的梅乐三老兵在抗战时期为国捐躯,他是否还有后人?是否还有人记得他? 这时,雷女士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也是一名抗日老兵,经常向女儿讲述从前的故事,她知道那个时代的艰辛与残酷,她又看了看自己母亲墓前的供品和亲人祭拜的痕迹,再回过头望着梅乐三荒无人烟的墓碑。 雷女士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悲伤,她跪在梅乐三墓前恳切地说:“我一定会帮您找到家人,让您也能像我母亲一样,亲人团聚,儿孙环绕。” 为了兑现诺言,第二天清晨,雷女士第一时间赶到凯里市退役军人管理局,将墓碑上的信息拿给负责人,希望能够查找到梅乐三的家人,但是工作人员翻阅了大量的战时资料和名册,终究一无所获。 正当雷女士失望之际,一位工作人员提议她去梅乐三的籍贯地——湖北省黄梅县退役军人管理局寻找线索,也许在那里能找到梅乐三的亲人信息。 “我很佩服你的善心,但战争已经过去这么久,找寻下落会非常困难。”这位工作人员劝慰道,但是雷女士坚定地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她也会尽力一试。 于是,雷女士联系上了黄梅县的管理局,那里的工作人员果然在旧档案中找到一个名叫梅乐三的士兵,可除了他曾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其他信息一无所知,连其是否还有后人都没有记载。 后续的调查再次陷入胶着,雷女士百思不得其解,正当她万般焦灼之时,一个名为“老兵回家”的公益搜索组织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立即联系上了该组织负责人孙春龙,希望能从中得到帮助。 孙春龙听取雷女士的诉说后,立即在网上发出寻人启事,号召网友提供有关梅乐三家人下落的线索,果真很快就有一位台湾网友打来电话,说在当地的忠烈祠找到一位叫梅乐三的烈士,并查到了相关档案,其中显示梅乐三有一子一女。 这条信息让众人为之一振,根据资料上的字迹判断,梅乐三儿子的名字叫“梅迪文”。孙春龙等人立即根据这个名字,在云南的户籍记录中查找,并找到一位同名老人,他也是一名退役军人。 一连串的巧合让孙春龙隐隐感觉,这位梅迪文极有可能就是梅乐三的儿子,为了求证想法,孙春龙联系上了云南省的退役军人管理局,那里的工作人员进行查询后得知,梅迪文已经在三年前去世,但他有一个女儿名叫梅燕,此刻正在昆明生活。 于是,孙春龙怀着激动的心情拨通了梅燕的电话,果然听完他的讲述,电话那头传来梅燕哽咽的抽泣声。“梅乐三是我的爷爷!”她断断续续地说,“我也一直在寻找爷爷的下落......” 原来,57岁的梅燕一直在为逝去的父母而难过,她的父亲梅迪文在参军时与爷爷梅乐三失散,直到退伍都没有见到过他,梅迪文晚年得知父亲已经牺牲的消息,却始终不知其墓在何处,这成为他临终前最大的心结。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梅燕生前也在设法寻找爷爷的墓碑,但始终一无所获,如今听到雷女士为寻找梅乐三所做的努力,梅燕感激涕零,她决定亲自前往贵州,完成这场跨越八十年的“老兵回家”行动。 一个月后,在雷女士的陪同下,梅燕来到了爷爷墓前,她抚摸着冰凉的墓碑,泪水再也控制不住,簌簌落下。“爷爷,您终于可以回家了。”她喃喃自语。 之后,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梅燕将爷爷梅乐三的骨灰带回昆明,和父亲梅迪文合葬在一起,一家三代英雄就此团聚。 雷女士无意中发现的一座荒墓,就此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梅燕由衷地感激雷女士善心肠这一行为,她也呼吁人们关注和帮助更多难以归乡的英烈,让他们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青山处处藏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们相信,还有很多无法回家的老兵需要帮助,只要人们不遗忘,死者也不会真正消逝,他们将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人们心中,让我们携起手来,不忘记忆,完成老兵们的心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