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1年,志愿军的一个团因为没有收到总部撤退的命令被美军包围,就在进退两难之际

1951年,志愿军的一个团因为没有收到总部撤退的命令被美军包围,就在进退两难之际,团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最终保住了全团。 1951年春,朝鲜战场上白雪皑皑,此时正值战争转折点,志愿军准备发起第五次战役,希望给予敌人以决定性打击。 然而老谋深算的美军却避开正面交锋,转而袭扰我军的补给线,在总司令彭德怀的判断下,志愿军停止前进,开始有序向北撤退。但在执行过程中,通讯技术的局限使得部分部队并未收到撤退命令,31师91团就是其中之一。 4月的一天,31师参谋长找到了仍在继续南下的91团团长李长林,将彭总司令亲自签发的撤退命令亲手递给了他,李长林挥手拆开密函,迅速浏览后沉默片刻。 原来侦察兵早已汇报,当时的我军已深入敌后,北面是美军重兵把守,正面突破几乎不可能;南面的是韩国国军,相对实力较弱,突围的可能性更大,李团长抚摸着陆军地图,眉头紧锁,南突这条路或许就是整个团的生路。 “团长,您考虑清楚,这条路走不通的。”参谋长枫亭皱着眉头。 “参谋长,确实险象环生,但我看这是唯一的出路,北面的美军我们突不过去,正面也敌众我寡;韩军的防守相对薄弱,突破希望更大,而且美军为避免防线空虚,也不敢深追。我决定南下突围!”李长林声音洪亮。 枫亭参谋长只得应允后离去传令,很快全团进入备战状态,战士们将武器弹药重新清点,以等待团长的最后部署。 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搏杀,李长林非常清楚这场突围将会异常艰难,稍有差池全军覆没也说不定,他在地图上反复研究,最终将突围部署制定如下: 一营:突击主力,由团中最精锐部队组成,任务是开路先头,确保突围方向;二营:由老兵整编,任务是死守后方,掩护大部队突围;一连:侧翼机动部队,任务是防守侧面,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敌机械化部队,三队运转如毫不可分的齿轮,这也是李长林根据敌我态势研判的最佳部署方案。 1951年4月25日凌晨,天色蒙蒙亮,李长林紧握拳头,一声令下,从南面突围正式启动! 一营的突击队员们在暗淡晨光中率先杀入敌军防区,没有任何踌躇,也没有一点畏惧,他们配合默契,很快打响第一场胜仗。 与此同时,二营的老兵们布下重重埋伏,将要追上的韩军引入死亡陷阱;一连也在侧面活跃挺进,打退了试图袭扰的敌机械化部队。 在李长林的指挥下,91团战力不减反增,以雷霆万钧之势逐渐向韩军防线进发,与此同时,美军仍在原地踌躇,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深恐暴露北方防线的空虚,这也正中李长林下怀,为整个突围行动争取了宝贵时间。 经过连续数日浴血奋战,91团终于在4月28清晨从东海岸完美突围,进入志愿军防区。此时此刻,望着凯旋归来的铁军们,所有人都是热泪盈眶,不知是欣喜还是敬佩。 原本被重兵围困的91团,不仅毫发无伤,还生擒俘虏万余,击毙敌军上万,可以说,这简直是志愿军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李长林的决策,使91团从鬼门关前转危为安,完美实现了南突围的战略目标,这不仅重创了韩美联军,保全了我方有生力量,更对志愿军后续的战略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李长林临危不惧,判断正确,部署得当,是整场突围行动的关键。正像这次南突一样,在战争中,胜负的天平往往就握在少数人手中,一个正确的决策,足以扭转乾坤,开启生机。 此役的胜利,无疑将鼓舞全军继续奋勇前行。而91团的英勇事迹,也必将融入抗美援朝的壮丽史诗,激励后人不惧艰难险阻,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担当!

评论列表

西瓜
西瓜 4
2024-02-16 14:18
我看过的是,上级找到这个团的时候,团长正在准备歼灭对面的一个南韩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