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4年,毛主席观看了京剧《奇袭白虎团》,严肃的问:“剧中严伟才确有其人吗?”

1964年,毛主席观看了京剧《奇袭白虎团》,严肃的问:“剧中严伟才确有其人吗?”当得知严伟才原型杨育才只是个副连长时,主席做了一个决定。 在杨育才还年幼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后来国民党扩编队伍,强征杨家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时年13岁的杨育才并不愿进入国军,于是杨育才一路逃到勉县张家河的北山,背井离乡,才免于此难。 1948年8月,杨育才接到了父亲病逝的消息,他赶忙回到家中处理父亲的丧事,才知道父亲已经卧病在床很久了,杨育才握着父亲的手痛哭不已。 就在杨育才痛苦之时,负责替国民党征兵的村中保长却不顾他的悲痛,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他捆去给国军充当壮丁,在国军部队中,杨育才过着黑暗和绝望的生活,每天都在思考着如何逃离。 1949年3月的一天,杨育才所在的部队被解放军打垮,他也被我军俘虏,这个转折直接改变了杨育才的人生轨迹。 杨育才主动申请要加入解放军,他想要为人民而战,为新中国而战,加入解放军后,杨育才努力适应军队生活,学习各种军事技能,他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但决心只要足够努力,面前的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为了早日加入共产党,实现理想,他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训练和战斗中永远冲在最前面。 1950年5月,杨育才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共产党,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战火逐渐烧到我国鸭绿江边,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 1950年底,杨育才奉命作为步兵参加了志愿军,进入朝鲜到了峨嵋山一线,志愿军第203师决定成立侦察股作为先遣队,为大部队侦察敌情。 杨育才所在连的连长将他推荐给侦察股长赵士君,于是杨育才入选了侦察队伍。 在后来东线防御战中,杨育才表现突出,完成上级交给他的各种艰巨侦察任务,但有一次,他也险些丧命。 那是在1953年的一天,他奉命单独深入敌后侦察,由于连续数天没有进食,再加上严寒和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杨育才最终在齐腰深的积雪中力竭晕厥。 就在这时,一位朝鲜妇女发现了他,并背着他来到自家破旧的茅屋,这是一位孤苦但善良的朝鲜阿妈妮,她认出杨育才穿的是中国志愿军的衣服,便尽己所能将他救回家中细心照料。 杨育才的手脚都被严重冻伤,这位阿妈妮想也没想,解开自己粗糙的棉袄,先用身体的温度取暖他冰凉的四肢,然后小心翼翼地帮他处理伤口。 当杨育才终于苏醒过来,并了解到救自己的是一位朝鲜妇女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个举动对他来说,是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阿妈妮以及所有朝鲜人民的救命之恩。 1953年7月,在金城战役打响之际,杨育才所在部队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歼灭白虎团,从侧面配合正面战场。 白虎团是精锐“首都师团”下属部队,别名“无敌猛虎”,它在朝鲜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是敌人最得意的部队之一。 上级决定派出一个12人的奇袭小分队,由杨育才带队深入敌后,直捣白虎团的心脏,大家一致推举杨育才担任这次任务的指挥,因为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行事老辣,有资格领导这次大胆的突袭。 7月13日深夜,杨育才带领的12名侦察员化妆改装成敌军士兵,在他的带领下穿行于敌后。杨育才身材高大,五官深邃,戴上眼镜后更像一个美国军官,这也有利于他们顺利通过敌人的哨卡。 在接近白虎团团部前,奇袭小队从一个偶然俘获的敌兵嘴里套出了当晚的通行口令,获得口令后,他们顺利突破重围,最终抵达目标地点。 杨育才将12人分成4个小组,迅速控制住团部的警卫室、炮兵室、通讯室等重要场所,敌人完全没有防备,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就全数被歼灭或俘获,与此同时,金城前线战场上我军也全线反攻,终于扭转了战局。 此次深入敌后捣毁白虎团的奇袭行动,获得了巨大胜利,杨育才立下首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他带回的白虎团团旗,至今还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 195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育才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也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之后的11年里,他一直默默带兵,讨论战术。 直到1964年,在一次偶然机遇下,毛泽东看了《奇袭白虎团》这部京剧,对剧中严伟才的原型杨育才比较感兴趣,了解到他回国11年,都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后,认为人才不能被埋没,着急寻找他过来。 毛主席亲自过问后,杨育才被火速提拔,在1969年时,升任203师的副师长,在1975年10月,还奉命以中朝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出访朝鲜。 时至今日,杨育才英勇奇袭白虎团的事迹仍令人津津乐道,更让人感动的是,在他走完人生最后一段征程时,仍满怀对毛主席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1999年5月26日杨育才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