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在《白说》里写了这么一句话: 就算中国人有那闲工夫,像牛顿一样躺在苹果树下,并被苹果砸中,第一反应也肯定是: 把它吃了。 这话我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苹果掉下来了,白白捡到的,不吃它,难道还留着问是哪位施主丢的吗? 至于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可能只有“神经病”才会这么想。就好像一个中年人问身边人,手机为什么可以通话,别人一定不觉得这中年人好学爱问,而是心里想,这人是不是脑子有水。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概是因为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它还不如一道酸菜鱼如何煮更让人有兴趣,更让人觉得有用。 也正是奔着有用的想法,我们很多人都变得太功利了。孩子读漫画书,觉得没用,一定要读经典名著;孩子玩手机,觉得没用,还不如看看网课;春节走亲串友,觉得没用,还不如窝在家里睡会。 说到这些,我们经常会提及“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会提及孟尝君鸡鸣狗盗的故事,可是我想说社会发展太快了,今天所谓的有用,明天就不一定有用,今天学计算机,明天可能就会失业。 以前人们觉得学吉他、跳舞、笛子等艺术有什么用。可是现在你再看,学这些多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播出现了,可以通过直播展现自己的才艺,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才艺教学,也可以线下教学。 我们大多数人的思想发展,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跟不上就被淘汰,跟得上也只是适应社会。只有如马云那般的思想,想别人所未想,才能引领时代潮流。 这就让我想起一句话,在这场中美芯片战中,中国领先美国是迟早的事,既然芯片有了,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工程问题。中国所忧虑的不是时间,而是赶超以后,如何发展,才能引流潮流。 而这又回到有用无用的问题上来,也就是一直有用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越基础,越广泛,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