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在藏区干了一件大事!耗时17年,投资664亿,这件事情让世界为之震动,截断大江,利用江流落差完成了一项超逆天的神级工程,一滴水连续发电19遍,到底是什么样的工程才能做到呢? 四川甘孜州雅江县境内,两座高山之间,一条湍急的山河奔腾流,这就是雅砻江,在雅砻江上,一座高大伟岸的水坝横跨两岸,巍峨地立于山河之间,这就是两河口水电站,一座在险峻地形条件下建造起来的世界级超高坝工程。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雅砻江干流和庆大河的汇河口下游,是长江上游珍贵的清洁能源之源,为了开发这一宝贵的水能资源,2014年两河口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从选址到开工,两河口水电站的筹备和规划就面临重重困难,它所在的区域是典型的高原深山区,海拔3000米以上,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苛刻,建设区四周被高达5000米的雪山环抱,地面植被稀疏,任何建设都极为艰难。 然而,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的水电工程建设者选择在这里打造一座世界第一的超高坝,他们不畏艰险,以“不可能”为踏脚石,最终在这片高原上完成了一项让世界瞩目的壮举。 两河口水电站的坝体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达295米,远超过了三峡大坝的185米,它拥有世界第三高、中国第一高的土石坝,坝顶海拔高达3105米。 要在这样的悬崖峭壁之间建造超过300米的高坝,难度可想而知,施工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运输与集料,他们必须修建蜿蜒的山路,使用各种专业运输设备将水泥、石料、机械运送至高处,同时还要对陡峭的山体进行爆破,获得建造所需的土石方料。 在运输问题解决后,更大的难题是坝基处理,两河口水电站的位置处在活动断层上,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水土流失严重,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土壤增强和灌浆处理,以防止泥土流失和坝基下沉。 随后就是高强度的土石方施工,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上进行机械运输和土石方压实,对设备和人员的适应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工人们必须坚持不懈进行土石搅拌、碾压、灌注,确保每一寸土壤都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两河口大坝的心墙更是重中之重,它由石块与黏土混合堆砌而成,既要保证充分的防水性,又要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反复试验研究出了最佳的黏土堆芯技术,确保了大坝的安全。 大坝建成后,两河口水电站又面临设备安装和调试的新难题,这里采用的发电机组和控制系统都是我国首创,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技术人员必须通过繁复的调试、测试,才能保证其正常安全运行。 如今,两河口水电站顺利完工,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16年来,两河口水电站的建设者以无比执着的精神,在苛刻的自然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两河口大坝的成功,彰显了中国水电建设者勇于攀登高峰的胸怀,在它之前,我国水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三峡工程,三峡大坝横跨长江,长2300米,高185米,也曾被视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壮举。 三峡大坝的建设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洪水压力,为了确保大坝的稳固,建设者进行了长达17年的地质勘察,并采用数十种混凝土配方进行反复试验,最终确定出经得起洪水冲击的最佳方案。 三峡大坝的成功标志着当时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最高成就,从三峡到两河口,中国的水电建设在更为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完全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相媲美。 中国的高速铁路、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速度”已成为世界认可的品牌,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事业,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下,中国建设者必将继续创造人类文明新的奇迹! (信息来源:搜狗百科——两河口水电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