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故乡记事·人物记·22·文武双全老蒋家(上) 在组成高泡儿行政村

故乡记事·人物记·22·文武双全老蒋家(上) 在组成高泡儿行政村的6个自然村儿、就是庄里人嘴里的“六庄”里,有前、后两个蒋家泡。俩庄儿以从梁泡儿、于家泡而来,去往姜泡儿的东西大街为界,道南儿是“前庄儿”,道北儿是“后庄儿”。前蒋家泡南、西连高泡儿,东头儿是南北庄稼道,道儿东里是“梁儿坟”、刘旮旯儿,后蒋家泡西头儿以南北官道跟于家泡界开,东连刘家泡,往北就出庄,是庄稼地了。 从老蒋家一姓儿建俩庄儿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大户儿,而且分支扩叶,人丁兴旺,大概始祖初来的时候儿所立的庄儿盛不下后世繁盛的子孙,才由一而二,有了前后庄儿之分。 这也是一个“出人”的人家儿。 清朝末年,老蒋家曾有一位武进士,人称“蒋五老爷”。前一阵儿有“格斗狂人”挑战传统武术,几位武术名家接连败阵,很多人看了以后觉着传统武术不能打。其实事实大非如此。在冷兵器时代,争战攻守全靠身体武艺,不能打、不经打,何谈战场杀敌、保家卫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五弟曾从“蒋五老爷”的旧居捡回一个石锁,那时候儿我二十二三岁儿,”有把子力气”,却只能抓着石锁刚能握住的横梁,提到“膊了盖儿”(方言,膝盖)上两三次,石锁到底有多沉没约过,但五六十斤,咋着也是有的。而据说,蒋五老爷耍这个石锁,就跟杂技演员抛铁球儿一样,上下翻飞,离手黏身,一套儿“把式”下来,脸不变色心不跳。如果现在的传统武术练家子有这一身儿力气、这么灵活的身手儿,又岂是那么好对付的? 蒋五老爷的“把式”,也是庄里人见过的。那年蒋五老爷跟爷儿几个在门口儿坐着“晒暖儿”,突然听到人声喧啊,一个人手持尖刀,从东边儿跑儿来,后头跟着一个老娘儿们儿咋呼,原来这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拿着刀闯进一户儿就老娘儿们儿在家儿的人家儿抢劫,得手后脱身而逃,挨抢的老娘儿们儿大呼追赶。众人一看,都转头儿看着蒋五老爷,蒋五老爷却视若不见,眼看着抢啥儿的跑到跟前儿,众人惊呼:“五老爷再不逮人就逮不住咧!”蒋五老爷依然不动,只是回了一句:“让他再跑几步儿。”直到抢啥儿的掠过人群,跑出一丈多远,蒋五老爷突然起身,悄无声息地一个箭步儿追到抢啥儿的后头,伸腿一绊,抢啥儿的一个前趴儿跌了个嘴啃泥,刀子摔出老远。蒋五老爷一个脚轻轻儿地踩在抢啥儿的腰上,让追儿来的人们把抢啥儿的捆住。后来有人问蒋五老爷,为啥不在抢啥儿的跑儿来的时候儿迎面儿截住,蒋五老爷说,这人敢白昼行抢,必是胆大妄为之人,抢劫得手,手持尖刀,后头有人追,头里有人截,很有可能穷极拼命,舞刀伤人。“等他放心大胆地跑过去,啥防备没有,一个绊子就把他撂那儿不更好,何必非得费那个事跟他当面儿整!” 蒋五老爷虽然是练武之人,大概做事儿讲究智取。这从他整治家下一个小辈儿也可以看出来。 在科举废除以前,考上秀才、举人、进士的“功名人”有不少特权,如免除差役,不用像没有功名的人一样儿给官府做“义务劳动”;免缴“皇粮国税”,甚至有的秀才和举人仗着己个儿可以免粮,把别人家的地亩挂在己个儿名下,帮着别人谋得豁免,从中取利;得享“超国民待遇,“功名人”作为地方士绅,跟官府共同管理地方事务,见儿官儿不必下跪,打官司上堂,也是一样儿。蒋五老爷的进士虽然是武的,但享受的特权跟文进士一样儿,因此虽然并不欺负人,在庄里也极高的地位,没人敢惹。 蒋五老爷有一个家下侄儿,是个莽汉,号称前后蒋家泡没他怕的。有爱生事儿的人激他:“你说你哪也不怕,我说一个人你准怕,你信不信?” 莽汉当然不信,怒道:“我还真就不信这庄儿还有我怕的人,你说是哪?” 激他的人说:“我说蒋五老爷,你怕不怕?” “蒋五老爷?蒋五老爷是你们叫的,那是我叔,我怕他?” “你说不怕,哪信呢?着啥证明哎?” “那咋整?你说咋整?” “那你要真惦着证明,你就当着蒋五老爷的面儿,从他家拿点儿啥儿出来,让我们大伙儿看看!” “那中!你们这回就跟我去,看看我敢不敢!” 一群人来到蒋五老爷家大门口儿,看看莽汉拍门进户儿。莽汉进门儿,蒋五老爷正在当院儿,莽汉拿起一件着眼儿的东西就走。蒋五老爷叫着莽汉的小名儿问:“你拿那个干哈?” 莽汉嘴说不怕,心里还是怕,闷应一声:“不干啥!”脚不沾地儿跑出当院儿。 但莽汉出了当院儿,却又稳当下来,轻吁着气儿慢慢儿走,众人惊呼:“这小子还真是不怕蒋五老爷呀!” 莽汉洋洋自得,脖子仰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