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不知道家贫,无忧无虑,想吃好吃的想穿新衣但是没有,很习惯。
十岁左右到中学,知道了有更穷和更富的人家,但没有世道不公的观念,觉得世界就这样。
大学前后知道了阶层区分,对富裕群体产生了妒忌和不满,淡淡的仇官仇富。
研究生毕业前后发现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境遇,自己逐渐改善的境遇可以与我嫉妒的富家子弟们交叉对比了。
三十几岁专注事业努力,浑身干劲,境遇进一步改善。
四十岁以后,进入事业高峰期,综合收获超过了很多出身优越的人,信心满满,觉得人生在于奋斗,抱怨毫无意义。
五十几岁,感觉自己不光奋斗了,而且如此幸运,世上有那么多智力比自己高、付出并不比自己少的人,得到的回报却很少。
退休了,看年轻一代,觉得他们真不容易,尤其是起点低的年轻人,他们能有多少像老胡这样幸运的呢?而他们多有一些幸运者,光靠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社会需要为他们创造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中国经济规模继续扩大,社会保持秩序的同时更加开放,鼓励创造;二,社会有更多公平正义的保障机制。我年轻时,社会公平不行,但经济扩张很快,所以有了很多老百姓中的幸运者。现在客观说,公平有较大机制性改善,但经济扩张的速度出现了平缓。后者的出现固然有各种原因,但我觉得,国家正朝着上述两个方向的更优状态同时努力,老胡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从舆论场角度参与到推动继续进步的社会努力之中。
老胡诚恳希望属于年轻人的这个国家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不断爆发新的动力,形成一波接一波的张力,而且有越来越多制度性的公平保障。就像老胡年轻时那样,努力就有大幅改善人生的希望,而且比那时更好,有更多为公平正义讲理的地方。这一切说到底要靠大家干出来,我们要干出更多的经济增长,推动更多社会制度建设,它们是帮着年轻人实现人生精彩的两个轮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