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春晚赏析——《散图乐》
以辽代壁画为灵感的国风舞蹈《散乐图》,重现了历史上北方多民族融合的盛况。舞蹈的编排高度还原古辽散乐神韵,随性自如。伴随着悠扬的民乐,舞者们衣袂飘飘,一挥一舞间,北方民族洒脱爽朗民风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一舞跃千年”,看着舞者们在台上婉转腾挪,感受到了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
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的入围作品,现身舞台的《散乐图》,颇有横空出世之感。无论是从千年前辽代壁画中还原而来的舞蹈形式,还是对于观众而言前所未见的辽代乐舞的呈现,以及该节目之于辽文化的重要起源之地辽宁的非凡意义,都让这档《散乐图》成为兔年春晚中率先强势破圈的文化符号。
从静到动,从古代到当今,从壁画到舞蹈,《散乐图》贯通流淌千年的历史长河,牵连起华夏文明经久不息的融合与发展,复兴与壮大。于是,来自于艺术惊喜、文化自信的情感油然而生。
为最大限度地还原这段千年乐舞,舞蹈创作团队研究了大量历史资料和考古成果,包括辽代壁画和众多史料典籍。比如,道具的灵感来自于辽三彩,乐器的搭配也多参考历史记载,并通过传统的古典舞技法进行编排,最大可能地再现已经失传的历史舞蹈踪迹。
在舞蹈创作上,主创团队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对造型仪态进行严谨复刻,其二是结合当代审美进行重制,由此给《辽视春晚》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作品不同于大部分传统古典舞唯美、婉约的风格,更加张扬外放、颇具豪气。舞台之上的乐师与舞者动静结合,举手投足间,尽显北方民族不拘一格的性格特征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绚丽大气的场景,错落有致的舞台,热情奔放的舞姿,赋予了这段作品更饱满的情绪表达。从舞台艺术,到电视艺术,这一次的“转制”,是与当下年轻人喜欢和崇尚的国潮、国风的一次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