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我出生在川东北的广安,我小时候年是这样过的: 一、年饭。 跟北方不同,南方一

我出生在川东北的广安,我小时候年是这样过的: 一、年饭。 跟北方不同,南方一般年饭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因此在我的印象中过年就是大年三十,那顿饭最丰盛。 腊月二十九晚上,一家人围着火炉(实际上就是火堆),一边烤火,一边炖猪蹄儿或腊肉之类的肉食。有的家庭是在火堆上方挂鼎罐,有的家庭是把鼎罐放在铁支架上。另外,在农村,糍粑肯定要准备的。而打糍粑也是小孩子特别期待的。 大年三十一大早,家家户户就为中午这顿年饭忙碌着,肉类中腊肉、腊肠、猪耳朵之类的东西较多,蔬菜类的东西不算多,我小时候鱼肉很少。 年饭开吃前,要供祖先。先把碗筷摆好,碗里盛一小口饭,把筷子斜放在碗边或者搁在碗上,嘴里轻轻念叨:今年是什么年,请已故的祖先回来吃饭,保后人一生平安。 供完祖先,就可以把筷子撤放到桌上,然后到屋外放鞭炮,噼里啪啦,告知全院子里的人我们家过年了,接着全家开吃。 二、压岁钱。 大年三十晚上小孩子可以不睡觉,但真正能熬到12点的很少,连大人都熬不到。小孩子主要还是盼着那点压岁钱,我印象中的压岁钱都是一毛两毛。 三、上坟烧纸。 大年初一一早,大人领着晚辈或小孩子,带上鞭炮、纸、香和祭品到祖先坟上烧纸,烧完纸,放完鞭炮,最后磕头作揖。 四、走亲戚。 从大年初二到初五基本上就是走亲戚,初二一般是到舅舅家(娘亲舅大),带的礼物基本上就是一包红糖或者白糖。小孩子最惦记的还是离开亲戚家时长辈给的压岁钱(四川话叫打发钱),一般都是两毛。长辈家境好一点的也可能多给点。 有了打发钱,小孩子就可以在路边买甘蔗吃,甘蔗一根两毛三毛,但那种甜和幸福,只有小孩子能体会。 正月到亲戚家,一般正餐前一小时左右要吃汤圆,四川话叫“喝开水”。“开水”中一般有汤圆、糍粑、红糖、醪糟、荷包蛋等,喜欢吃的话,可以多盛一碗。“喝开水”就是在正餐前垫点底,之后才是吃午饭。 那时没有手机和电话,但哪天去哪位亲戚家,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很少会出现去亲戚家而亲戚不在的情况。 正月走亲戚都是礼尚往来,一直到初十之前。正月十五一过,年就过完了,大人开始准备农忙,小孩子就是数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