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李叔同感到生者流离,逝者不作,常有魂魄秋草、生也渺茫的悲凉。 杭州生活的幽静,也

李叔同感到生者流离,逝者不作,常有魂魄秋草、生也渺茫的悲凉。 杭州生活的幽静,也给了他更多的内省的机会,此间他的诗词作品,出现了大量的宗教意象,如《幽居》、《幽人》、《天风》、《朝阳》、《落花》、《月》、《晚钟》。其中《落花》、《月》、《晚钟》这三首诗,可以代表他内心经历的三种境界: 落花 纷,纷,纷,纷,纷,纷…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瞑,芬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首先是《落花》表现一种审美境界,感悟到美好难再、生命无常,仍有感性生命的执著,充满惋惜与忧伤; 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唯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唯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暗暗,世路多愁叹! 唯愿灵光普万方,拔除痛苦散清凉。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唯愿灵光普万方,拔除痛苦散清凉。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然后是《月》,已有空灵气,祈望那“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的灵光境界,此时的悲伤出现内省与反思的迹象,思想开始向往宁静; 晚钟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 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绵绵灵响彻心弦,黝胸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扶持?尘网颠倒泥涂污。 惟神悯恤敷大德,拯吾罪过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仿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歌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若现忽若隐。 钟声沉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最后是《晚钟》,大地沉入黑暗,万籁俱寂,悠扬的晚钟自灵魂深处响起,神光大明。这是内在启悟的境界,神圣而静穆。在那昭朗万有的寂静的生动中,许诺着无限的赐福。“神之恩,大无外。” 穿越极度的痛苦与绝望,人最终在广阔无边的神恩中获得幸福与安宁。大丈夫出家的奥秘,在于对生命事实本身的感悟与弃绝。之所以不可与人道,是因为那是一个非常内在化的过程。佛门大德剃度,多在弱冠,修学入道,实为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 弘一出家已届不惑之年,经历了一个自觉决绝的过程,尤为不易。震华法师举中年出家之因缘,“或在情场失足,或惊锋谪余生,或罹家族重变,或受生活驱逼,于是以沙门为逋逃薮,掩护袈裟之下,安心受供。” 然叔同出家,都不出上述,因为所有上述的原因,都在外在生活中,没有触及内在心灵的动机与过程。大丈夫出家,不可与世人道。有灵性的人,不说也明白;愚钝者说也不明白。就像潘沙对堂吉诃德的作为感到困惑:“一个人过得好好的,怎么就疯了呢?” 才子做了和尚,生命从绚烂到枯寂,两种极端化的生存境界间的转折或更换,来得如此突兀如此悬殊,若没有脱胎换骨的大感悟,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 但是,一旦体验到那种内在极度的痛苦与绝望,弃绝尘世的过程,也就既不痛苦也不艰难了。 恰恰相反,那是一种解放,从中可以体验到幸福的轻松与宁静的温暖。世间人看李叔同出家和出家后的修行,常因惊异而景仰;而在弘一法师自己的体验,一切都自然安然,恰如水流花开,云去月来。 他变成了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的另一个世界的人,行止该定,气象轻逸温润。若有世人惊异与敬重,也都是清净界外的感动。  审美的人是向活而生的人,他面对的是有情;宗教的人是向死而生的人,他面对的是虚空。而一旦面对虚空,舍弃自我,爱恨情仇、生老病死,都无所牵累无所畏惧了。审美的人觉悟到虚空,却选择贪恋放纵生命,最终被虚空击毁。审美的人总是困扰于自我,追求自我令人焦虑,失去自我令人痛苦。#分享最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的诗人# #荐赏最喜欢的诗# #这首诗喜欢吗# #每日一诗推荐# #每日一诗词分# #每年读书打卡# #阅读摘要打卡# ##每日一诗## #打卡学习~# #今日诗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