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多少钱都不卖!”1999年,美国通用公司想花200万美元,购买中国一小县城的两台老掉牙机器,没想到竟却被中国一口回绝了。原来这是他们在1942年制造,飞越喜马拉雅山后运到中国的,已经运行了整整60年! 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此后数月,日军如狼似虎,蚕食我大好河山,同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整整3个月激战后,我军惨败。 11月,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眼见南京危在旦夕,12月1日,蒋委员长在武汉宣布迁都重庆,随后亲自坐镇指挥。 这一年对中国而言,实在是惨痛的一年,敌寇铁蹄践踏中原,百姓涂炭,在战火纷飞之时,我军主要依靠的是土制武器,为改变这一现状,军工厂的建立尤为重要。 1937年底,广东第一兵工厂接到迁移命令,这里是我国南方枪炮弹药的主要供应商,一旦被日军炸毁,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全厂上下闻令后立即行动,加班加点拆卸设备,历经一个月艰苦卓绝的转移,终于全部移至广西某地,与当地兵工厂合并,成立第41兵工厂。 1938年,日军已逼近广西,第41兵工厂刚搭建起简陋厂房就遭轰炸,还好及时转移,才未让日军得逞,由于广西局势趋于恶化,第41兵工厂只能继续向西撤退,终于在桐梓县这个隐蔽的大型溶洞里重新安顿下来。 这里交通发达,又隐秘,是极佳的选址,不仅有第41兵工厂,还有许多重要学校、机关也陆续迁来,与当地老百姓构成一个战时大后方。大家共度难关,这里一时间成为抗战的生力军。 第41兵工厂每月可生产上千支枪和三百挺机枪,为前线提供了可靠后援,但其产量却受到一个大问题的制约,那就是电力严重不足。 一开始工厂依靠两台大功率柴油机发电,但当时柴油异常紧缺,这种“补救措施”并没有用。情况危急之下,第41兵工厂还想方设法收购了大量菜籽,建立自己的小型炼油厂,勉强获取柴油,然而这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不足的窘境。 此时,第41兵工厂厂长钟道锠将目光投向了附近湍流直下的天门河,这里正是制约产量的制胜法宝,于是他果断下令,开始建设天门河水电站! 经水利专家反复论证,天门河水电站最终选址在一个巨大的溶洞中,这里地势复杂,然地形坚固,最适合隐蔽建设。 工程设计由工程学会陈祖东教授担任总指挥,清华、浙江大学等五所高校还派出多位教授前来支援,可见其重要性。 1941年破土动工,全厂上下倾力以赴,然而建材奇缺,工人们只能想方设法凑合,他们用红砖勉强修建水渠,可他们从未放弃,继续拼搏,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为迷惑日军,工程师们还在水电站上游打造了一个宏伟壮观的“小西湖”,这里模仿杭州西湖景色而建,游客们称它“人间仙境”。 然而,水电站的核心部件——机组的获得才是最大问题,当时我国技术相对落后,顶尖水电机组主要产自美国,第41兵工厂署长俞大维亲赴美国考察,并与通用电气公司签约,定于1942年6月交付两组机组。 1942年6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运输陷入停滞,经反复商议,美方只能先运抵印度,但两国之间横亘喜马拉雅——世界第一高峰,想靠陆路运输似乎已无可能,于是中美联手开辟一条冒险的新空运线路,被称为“驼峰航线”。 这条航线全长仅500英里,却最高要翻越海拔上万米的珠穆朗玛峰,路途随时都有迷航、坠机的危险,被称“死亡航线”。 美军主管卡尔德少将为确保运输,数次覆命飞越,终于将机组完好运抵,可为此,美军1500多架运输机、近3000名飞行员埋骨于此,损失高达80%,可人们依然在使用这条航线,因为这是我国获取援助的唯一通道。 1945年4月,天门河水电站终于调试成功,正式为第41兵工厂供电,抗战胜利后,该水电站移交给政府,继续为周边村民提供少量用电。 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两台静默工作了近80年的机组,见证了中美之间深厚的友谊。它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印记,也成为中国抗战的象征被永远保留。 1999年,通用电气公司得知这里还在使用他们生产的机组,欣喜之余还想用重金将其回购,但这座水电站已成为中美友谊和中国抗战历史的象征,不可能就此拆卸。 为此,政府拒绝了通用公司的高价回购请求,并于2006年将其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久保存下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