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肿瘤治疗黑幕,我不后悔!”前北大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揭露行业内幕,如今失去了工作,还被无数人围攻,下场令人唏嘘。 张煜是一名年轻的肿瘤科医生,他对医学充满了热情,也关心每一位到他这里求医的病人,2021年,张煜通过考试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科聘用,这是北京最顶级的医院之一,张煜感到无比荣幸能在这里工作。 然而,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张煜渐渐发现这家顶级医院的肿瘤科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病人在这里接受治疗时需要支付的费用,常常是其他医院的数倍之多,具有明显的过高嫌疑。 此外,医生开出的检查项目与药物也繁多冗杂,治疗周期被无限拉长,显示出一定的过度治疗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而言,这些高额费用往往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张煜对此心存疑虑,于是他详细调查了一个来自上海的老年癌症患者的具体案例,这位患者在北京三院治疗期间,医生为他开出了大量项目检查、名牌药物,但这些检查对诊断和治疗帮助都十分有限,最终这个老人在北三院治疗的总费用高达30多万元,远远超出一般医院的收费水平。 由于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费用,这个老人最后不幸因病去世,留给家人的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额外债,张煜认为这个案例充分反映了业内普遍存在的乱收费和不必要的过度治疗问题。 为此,张煜决定站出来揭露事实,他写了一篇题为《揭开肿瘤医疗黑幕》的文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举证了上述患者的案例,直指医院肿瘤科的种种乱象,包括乱开检查项目、乱开名牌药物、无端拉长治疗周期、高额乱收费等问题。 这篇爆炸性的揭秘文章一经张煜发到网络上,快速在社会各界传播开来,舆论哗然,大量网友表示强烈谴责,纷纷要求医监部门展开调查。 然而,任何对既得利益阶层的揭露与挑战都会遭到强力反击,没过几天,张煜的这篇文章突然被删除,紧接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除了张煜的聘用,理由是他的文章严重损害了医院声誉。 张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他认为自己说的都是事实,根本就没有“编造和捏造”,但他已经被医院无情开除,失去了在这个医院的工作机会。 更令张煜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的负面影响远超他的想象,整个医疗系统都在排斥这个不合群的“异类”,张煜四处求职投递简历,但各大医院对他都避之唯恐不及,无一给予录用机会。 张煜前后在十几家大医院面试,过程都很顺利,可是对方一查清他的这段揭黑历史,立刻就以各种借口拒绝录用,张煜还去了几家大型药企投递简历,但这些公司也都对他避而不见,简历就这样石沉大海。 在绝望中,张煜甚至找了朋友介绍,去一家出版社做医学编辑的工作,勉强维持生计,但是医学编辑对他的内心而言永远不是自己理想的医生职业,张煜的医学热情无处施展。 “我还是想当医生,虽然现在这很难。”张煜坚定地说,在多方奔波后,张煜的家乡浙江一家小县医院终于给了他一个救命稻草,表示可以聘请他到县医院工作,虽然这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远不如北京三院,但对张煜来说已经如同雪中送炭。 张煜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但好景不长,就在张煜到这家县医院工作三周时,医院突然接到多起匿名来电,对张煜的医德与医术进行恶意诽谤,短时间内,县医院被挂起了无数个投诉电话。 在这种环境下,张煜主动选择离职,不愿意连累这家善意接纳自己的县医院,他再次陷入了失业的困境之中。 与此同时,张煜还得知卫生部门对这起揭秘事件进行了专项调查,但调查结果对他极为不利,认为张煜所谓揭露的“黑幕”完全是编造,没有任何证据,这无疑为医院的名声平反,也使张煜重新求职的道路更加艰难。 两年后,张煜再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希望能重拾医生的身份,但由于他的特殊背景,竟然被医监部门列入了不予受理人员的黑名单! 张煜对此强烈不平,最终选择起诉了当初开除自己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要求重新评议解职决定,但是这场维权之路艰难重重,始终没有看到曙光。 经历这些打击后,张煜从一个满怀医学理想的青年医生,变成了一个在医疗体制外艰难求职的中年人,起初的正义感和坚持已磨灭殆尽,他也曾质疑自己当初揭黑的选择是否正确。 但是,医学事业对张煜具有特殊的感召力,求真务实的初衷仍支撑着他不放弃,张煜相信,只要自己不轻言放弃,总有一天可以翻案昭雪,终有一天会得到公平对待,重新回到医学事业中去。 张煜的遭遇折射出,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揭露事实与捍卫正义需要极大的勇气与代价,但我们仍要对那些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相信时间终会证明一切,张煜也必将重拾他热爱的医者生涯。 信息来源:张煜(原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 -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