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京东001号员工,名叫张奇,当年刘强东在中关村卖碟片的时候,张奇就是刘强东招聘的第一个员工。张奇学历不高,但是他跟着刘强东白手起家,从最初的600元,升到了7位数。 1974年,刘强东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时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肚子,尽管生活艰苦,刘强东仍然学业优异,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 在家人和整个村村民的帮助下,凑了76个鸡蛋和500块钱,送他上了火车。 4年后,刘强东学成归来,理应安稳就业的他却背上行囊来到了北京,开始他的创业之路,在中关村,刘强东用积蓄租下一个小摊位,经营起了京东多媒体。 1998年,京东多媒体主要销售磁带和光盘等多媒体产品,起初京东多媒体的生意冷清萧索,处处被对手压价。 但是,刘强东宁可自己吃馒头、喝白水,也不肯向假货低头,慢慢地,顾客发现京东多媒体的产品永远是正版,这里的老板值得信任,通过口口相传,京东多媒体的名声越来越响,生意也渐入佳境。 一人经营的小店铺日益繁忙,刘强东需要招募一个帮手,这天一位常客光顾京东,得知刘强东正在找人的想法,他推荐自己的侄子张奇来助力,张奇当时只有16岁,刚辍学不久,刘强东相信朋友的推荐,毫不犹豫地聘请了张奇,为他开出了600元的月薪。 起初,刘强东手把手地教张奇销售知识,还带他一起采购货源,张奇性格踏实肯干,很快便胜任起了京东的日常操作,看着张奇工作认真负责,刘强东也越来越放心,渐渐把大部分业务都交给他打理。 2001年,京东的主营业务受到沉重打击,为了保住京东的命脉,张奇自告奋勇加班加点,保证客户的订单量,在他的努力之下,京东的生意才得以维持,这也让他对刘强东这个老板更加死心塌地。 2003年,SARS疫情席卷全国,实体店铺的生意彻底被掐断,为了重新找出路,刘强东决定将京东多媒体网上线,进军互联网电商领域,这个大胆的决定,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但张奇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刘强东的决定。 新网站上线后,刘强东带领员工整日在论坛里进行推销,起初冷清的反响让团队的热情遇冷,这时,张奇提出一个建议——联系京东的老客户,请求他们在论坛里进行产品推荐,这个方法奏效了,公司的知名度得到提升,网站的点击量也水涨船高。 2004年,京东多媒体网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标志着京东电商之路全面铺开,这几年的风风雨雨,公司大批老员工选择离开,唯有张奇坚持跟随,他主动学习了网站运营和市场营销知识,成为刘强东最得力的助手。 这其中,有一件小事加深了两人的信任关系,张奇的姐姐在此期间结婚,家中经济进一步拮据,情绪低落的他,工作效率直线下滑。 察觉问题的刘强东单独找他谈话,并递给他一个满满当当的信封——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5万元现金,刘强东解释道:“把这些钱当奖金拿去吧,有困难尽管提。”没想到老板如此上心,张奇感激不尽。这笔钱帮助家人渡过难关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跟随老板的决心。 2007年,刘强东萌生打造自有物流体系的想法。可是公司里许多高管对此予以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现有的第三方物流尚可,实在没必要在电商起步阶段投入这么多资源去建设。 作为刘强东的左膀右臂,张奇第一个表达支持。他分析道,老板的视野远比他们宽广,这件事对京东的品牌和客户体验有深远影响,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这个计划终于得以实施。 然而就在自建物流投入初期,一场让世界震颤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了互联网产业,此前京东刚从投资方获取了一笔千万融资,但是公司面临破产边缘,投资界更看重眼前利益,根本无心再注资互联网。 刘强东整日焦虑,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许多高管和员工都在私下讨论京东的前景,但是张奇对老板的判断从未动摇过,他四处奔波,陪同刘强东拜访投资人,终于说动了几家机构进行联合投资,有了这笔钱,京东渡过难关,开始了高速发展。 在张奇5年如一日的支持下,刘强东的战略眼光也得到了市场的证明,2014年,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如今,这家公司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继续谱写传奇。 张奇的功成名就是京东发展的写照,他从一个月薪600元的小员工,成长为集团核心产业的高管,负责管理京东的重要业务板块,他的年薪从最初的600元飙升至七位数,完成了个人价值的巨大飞跃。 而如今在2024年春节来临之际,刘强东更是大手笔送老家村民1300多件总重2吨的羽绒服,1300多份总重7吨的坚果礼盒,全村1300多户村民,保证每家人手一份,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