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下令枪决地下党朱君友,朱君友觉得自己死定了,于是,就将自己平时穿的衣物全部送了人。没想到,在执行枪决的前一晚,他却被两个国民党的大特务给救走了。 朱君友于1917年出生在成都的一个显赫家庭,其家族因其庞大的财富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朱财神”,又因家族影响之广泛,被戏称为“朱半城”。 朱家的家族根基建立在煤炭生意之上,财富和影响力使他们在当地名声显赫。尽管家族富甲一方,朱家人却有着不同于一般地主的志趣——他们渴望以诗书传承家族的精神。 朱君友的父亲,朱茂先,是一位具有开明思想的士绅。他不仅乐善好施,还对培植菊花有着特别的爱好,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颇为罕见的。朱家不只在经济上显赫,文化艺术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积累。家中子弟多有书画才华,尤其在蜀中美术界颇有名气。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君友,不仅继承了家族的文化底蕴,更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热血青年的特质。 1938年,当时还在读中学的他,对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产生了深切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君友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成都大众抗敌宣传团,并担任了领导职务。 在1947年,朱君友的人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与杨汇川结为连理。 杨汇川不仅是四川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民主人士杨维的女儿,更是一位有着深厚革命背景的女性。朱君友与杨汇川的结合,不仅是两个心灵的相遇,更是两股革命热情的汇聚。 杨汇川的影响对朱君友的人生轨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她深入的革命思想和行动,以及与中共地下党深厚的联系,对朱君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君友后来深情回忆这段历史时,他满怀感激地说:“我参加革命都是受了她的启发教育。” 随着1949年下半年的到来,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三大战役中取得了显著的胜利,并且开始向大西南地区进发。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开始加紧对地下革命活动的镇压力度。 在这种紧张和危机四伏的时局中,朱君友展现出了难以置信的勇气和从容。 作为一名地下革命工作者,他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行动充满了风险,但这并没有让他退缩。他依然冷静而坚定地完成着上级交给的任务,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责任。 不幸的事情终于在11月的一个晚上发生了。朱君友在经过玉带桥时,不期然地碰上了国民党特务的突袭搜查。 这些特务在桥上设立了检查点,对过往行人进行严格的身体搜查。 朱君友身上携带着进步书刊、传单和各种资料,这些都是他在执行任务时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在这种突发情况下,他来不及将这些证据处理掉。 特务们在搜查中发现了这些材料,朱君友的身份立即暴露,他被当场逮捕,随后被关押进了玉带桥稽查处的看守所。 在那阴冷的牢房里,朱君友这位身材高大,高达一米八的青年,遭遇了极其残酷的折磨。 特务们用绳子将他的双手反绑,残忍地将他吊挂在冰冷的梁上,采取了“鸭儿浮水”的酷刑,对他进行了无情的拷打。他的皮肤被无情地打破,血肉模糊,身上遍布着深深的伤痕。 面对这种人间地狱的痛苦,朱君友却展现了惊人的坚韧和勇气,他的嘴唇紧闭,坚守着沉默,没有透露出任何信息。 在不久后,朱君友的命运将他从玉带桥的暂时关押转移到了将军衙门特委会监狱的深处。 1949年12月6日深夜,当特务将朱君友从牢房中召唤出来时,他的心中满是不安和预感,他认为这可能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这紧急关头,朱君友将他的随身物品,作为留念,赠与了同在囚禁中的民革成员徐孟生。 离开牢房时,朱君友的步伐沉重,朱君友被特务押解出牢门,他的心情复杂。 此时,他看到了杨夷甫和徐季达在等待他,杨夷甫不仅是他妻子杨汇川的哥哥,还是国民党四川省行辕的上校和高级秘书。而徐中齐,这位特务头目,却是由朱君友的岳父杨维提拔的。 朱君友的父亲朱茂先决定利用这些复杂的家族和政治关系,用10根金条贿赂特务当局,朱君友最终被从死囚狱中营救出来。 在被救出狱后,朱君友来到了成都中和场乡下,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和政治漩涡的地方。 在这里,他躲藏在亲友的家中,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这段时间,他如同一只惊弓之鸟,时刻提防着可能降临的危险,生活在持续的紧张和不确定之中。 朱君友的心境复杂。一方面,他对能逃离死亡的牢狱深感庆幸;另一方面,他对于那些仍被囚禁的同志深感忧虑。他在这偏僻安静的乡村中,度过了漫长而充满焦虑的日子,直到解放军进入城市,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解放军进城后,朱君友才得以重返城市,重获自由。但是,他的心灵很快又被新的震撼所打击。他得知,在他离开监狱的第二天深夜,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悲剧。那些被关押在成都将军衙门政治监狱中的人,遭到了残忍的秘密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