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男子汇款2.5万,银行误操作,将2.5万写成25万。男子发现后立刻联系了银行,谁知银行态度蛮横:“银行不会出错!离柜概不负责!”男子听了,扭头就走。银行对账时,果然发现少了22.5万,随即要求男子立刻返还,男子不肯,银行以不当得利将男子告上法庭,法院这样判了! 云南某小城,刘军经营一家小型蔬菜水果生意,他主要从龙先生那里批发货源,两人合作多年,感情不错,这天刘军照例带着2.5万元现金来到银行,准备汇款给龙先生支付货款。 刘军来到银行,排了半天队伍,终于轮到他了,他将现金交给柜台工作人员,后者先通过验钞机仔细清点,确认无误后开始在电脑上操作转账,这似乎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汇款过程,但就在这时,一个小小的疏忽竟酿成了一场纷争。 也许是工作人员手滑,也许是系统出了问题,原本2.5万的转账金额不知怎的变成了25万,处理完毕后,工作人员将收据交还刘军,刘军接过收据匆匆便离开了银行。 那天下午,刘军正在店里忙着布置货架,突然接到龙先生打来的电话,声音吃惊中带着困惑:“刘哥,你给我转了25万款,是不是转错了?”刘军一听也感到莫名其妙,连忙翻出银行收据仔细看了遍,上面清清楚楚写着25万。 意识到出现问题的刘军立即拨通银行客服电话,希望能把这笔转错的款项退回,可是接线人的回应让刘军大失所望,对方不仅态度蛮横,还坚决表示“银行不会出错,离柜概不负责”。 刘军再三解释,对方仍然毫不理会,刘军只能气馁地离开了银行,当天银行闭门对账时,工作人员们发现出现了22.5万的差错,这才意识到刘军说的都是实情,但他们还是坚称自己没有错,要求刘军立即将多转部分退还。 刘军对此愤慨不已,坚持认为银行的操作失误不应由自己承担,两方争执不下,银行最终将刘军告上了法庭,要求其以“不当得利”名义归还22.5万元。 就这样,这起源于一个小小银行汇款错误的纠纷,竟进入了法庭审理,当天刘军和银行代表双方庄严入座法庭,刘军面带平静,银行方则文件资料齐全,双方都在等待着法官的裁决。 不久,法官宣布开庭,银行方律师首先发言,他们声称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刘军作为转账发起方不应脱责,必须将多转部分退回银行。 接着刘军发言陈述,他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事发的来龙去脉,表示自己从未要求转额外金额,银行自身操作失误不应由自己承担。 随后,双方展开长时间辩论,银行还是试图用各种证据和法律依据来维护自己的主张,而刘军一再强调自己对事件没有责任,法官和陪审团认真询问双方,仔细审阅了所有文件和监控记录,深入了解事实真相。 经过充分讨论和交流,法庭最终认定,银行要求刘军承担责任的依据不充分,监控录像清晰显示了操作失误的过程,可见刘军本人并未获得任何不当利益,因此法院终审裁定驳回银行要求刘军返还22.5万元的诉求。 银行对判决极为不满,提出上诉再次开庭,但二审后,法院依然维持了原判结果,至此,这起纠纷宣告结束,银行的主张无法成立。 一审结束后,刘军松了一口气,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他不必为银行方的失误买单,自己辛苦经营的小生意也得以保全,这些天在法庭上左右辩驳,让他感到筋疲力尽,刘军庆幸法院终于还他一个公道,他再也不想卷入这样消耗时间金钱的官司中。 而银行方面,也从这件事中汲取了教训,他们本可以主动承担责任,赔偿客户损失化解纠纷,但一味强词夺理,不仅失败赢得公众舆论支持,还招致法律制裁,损失了银行的公信力,庆幸最后法律还给了刘军一个公正的结果,否则银行的失职行为本可能继续损害更多无辜群众。 这起源于一个小小汇款误操作的法律纠纷,最终在各方辩论下,以公正裁决落幕,真相终究大白于天下,法律的天平再次向着正义坚定地倾斜。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处事应谨慎求证,不可轻信己见,更不能目中无人,只有秉持公正守信的原则,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