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记者问:“当年苏联要在中国建橡胶园和罐头厂,您为什么反对?”毛主席道:“如果你的

记者问:“当年苏联要在中国建橡胶园和罐头厂,您为什么反对?”毛主席道:“如果你的朋友,把你家当做他家你愿意吗?”   记者若有所思的回到:“那肯定不愿意!” 当时的我国政府将一批礼物送给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其中包括一种新鲜的菠萝罐头,斯大林对这款菠萝罐头非常喜爱,他在苏联并找不到类似的口味,只能辗转通过中国进口,非常不方便。 于是,他向我国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在中国找一块地,建立一个由苏联经营的菠萝罐头厂,生产后的产品直接运往苏联。 在当时很多人眼里,这似乎是个合理的请求。毕竟苏联在过去对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建立一个小工厂来满足斯大林的要求也不过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当中国领导人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态度非常强硬,他让手下回电报给斯大林,表示可以接受建议,但必须由中国通过苏联提供的贷款来自行建厂,产出的罐头用以偿还贷款。 据说,看到毛主席的回复后,斯大林非常诧异,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那么为何毛主席会对看似合情合理的建议作出这样强硬的回应呢? 原因在于他性格中的民族自尊心和对苏联的警惕,毛主席从小就有浓厚的自尊心和反抗强权的性格,他无法容忍任何践踏个人尊严或以势压人的行为。 放在国家层面,由于中国百年来风雨飘摇,备受欺凌,毛主席心中早已燃起了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壮志,新中国刚成立时,他就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欢迎一切互利合作,但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 而斯大林此次的要求,正触动了毛主席敏感的神经,因为早在中国革命时期,斯大林及共产国际就以“老大哥”自居,对中国革命指手画脚,在抗日战争时期,斯大林为谋求自身利益,也多次要求中共作出有损民族利益的妥协,这些举动都使毛主席对苏联高度警惕。 斯大林这次想在中国建厂,看似微不足道,但却体现了苏联人长期以来的心态,即认为中国必须唯命是从,满足苏联的一切要求,这已严重触犯了毛主席的底线,因此他态度强硬地拒绝了斯大林,要求改为中国自主建厂、苏联提供贷款的方式。 这并非毛主席第一次展现对苏联的警惕和坚定民族立场,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时提出在南海建立长波电台、核潜艇基地及联合舰队,他认为这能提高中苏共同抗衡美国的力量。毛主席断然拒绝,并严词警告苏联大使,中国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在领土上驻军。 当赫鲁晓夫亲自说这是为两国共同利益着想时,毛主席更为愤怒,他强调中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绝不会让任何国家在此实现自己的目的,他还痛斥苏联长期以来的优越态度及背信弃义,称两国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这让赫鲁晓夫哑口无言,只能灰溜溜离去。 毛主席对苏联建厂的强硬拒绝,乃基于他性格中的民族自尊心及对苏联的警惕。他一生坚持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绝不会在领土主权问题上让步。 这次事件再度印证了毛主席的民族气节和中国独立自主立场,尽管中苏关系复杂,但中国决不会成为任何国家的附庸,这种坚定的民族信念,使中国最终走上了强国复兴的道路。 (信息来源:毛主席思想与中国外交政策. 杨奎松.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苏关系史研究. 张生贵,郭廷以编著.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