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件旧袈裟在北京拍卖,却无人问津,一男子觉得蹊跷,花9万买下。回家后发现,袈裟内有隔层,剪开一看,竟装着一块裹尸布。没想到这块裹尸布几经转手,最终以1.3亿的天价售出。 秦先生,一位普通的北京上班族,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作为一位文物爱好者,他喜欢在业余时间收藏一些古玩。 2005年的一天,秦先生参加了一次小型的拍卖会,在拍卖过程中,一件脏兮兮的旧袈裟意外流拍,没有人问津。 秦先生自小就对文物古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经常会在周末时间独自一人前往古玩市场或者拍卖行,淘寻些有趣的古玩,他家中收藏了不少珍奇古玩,全部都是他花时间淘来的。 为了学识丰富,他也会经常阅读一些古玩鉴定的书籍,甚至会参加一些古玩知识讲座,只为多学习一些鉴定古玩的技巧。 这天,秦先生独自前往一家小型拍卖行,拍卖行里座无虚席,许多收藏家和古玩商都来观摩新上拍的藏品,秦先生早早就抢占了一个好位置,一边欣赏工作人员呈上的藏品,一边竖起耳朵仔细听着下面喊价的声音。 头几件上拍的藏品都很值钱,外表装饰华丽,很快就被人抢购一空,而秦先生的眼前却一片空白,他并没有举起号牌,因为他明白自己的经济实力有限,不能与那些富豪抢夺头牌,于是他只能耐心等待,希望能在后面冒出一个小惊喜。 终于,在拍卖进行到后半段时,一个普普通通的物件被工作人员小心地呈了上来,这是一个脏兮兮的旧布包,一眼望去并无特点,工作人员简短介绍说这是一件袈裟,但在场的人都意兴阑珊,认为这就是一件毫无价值的破布。 起拍价是9万元,此数目对在座的多数人来说不算高,但就是无人问津,整个拍卖过程中,这件袈裟都石沉大海,最后只能以流拍结尾,秦先生盯着它,隐约感觉这件东西的来历不小,当它流拍的那一刻,他心中隐隐不是滋味。 回到家中,秦先生对这件袈裟念念不忘,他总感觉这件看似简陋的旧袈裟暗藏玄机,一定不是普通货色。 于是,他联系上拍卖行的工作人员,表示要以底价9万元将其买下,工作人员虽感意外,还是将这件袈裟卖给了秦先生。 拿到袈裟后,秦先生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仔细查看,他发现这件袈裟的表面虽然脏乱,但隐约可见一些复杂的花纹,好奇心驱使下,他拿出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外层的布,一个惊人的秘密随之展现——里面竟然裹藏着一块明黄色的布料,布面上精美的图案与字迹清晰可见。 这下秦先生可高兴了,他立刻带着这块布去找专家鉴定,鉴定结果令他兴奋不已,这极有可能是一块皇家使用的裹尸布! 专家判断这绝非普通之人能配得上的陪葬品,为确定它的具体来历,秦先生又找到一位通晓典籍的法师帮忙,最终这块布的主人被证实就是乾隆皇帝本人。 那么这件本属于皇陵的珍贵文物,是如何流落到民间拍卖会的呢? 原来,这与20世纪初著名的东陵大盗孙殿英有关。盗墓贼孙殿英曾翻掘东陵等多座皇陵,盗取了皇室大量陪葬文物。 但孙殿英所识之物仅限于金银财宝,对书画字迹类的珍品并不看重,这件裹尸布极可能就是被他视若草芥般丢弃的。 在多年的流转后,这件不起眼的破旧布料才会出现在一个小小的拍卖会上,最终为秦先生这位文物爱好者认出。 鉴定结果出来后,秦先生欣喜若狂,一个平平无奇的布料竟暗藏乾隆皇帝的御裹尸布,这简直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啊!他决定珍藏这件来历不凡的文物,当作家传之宝永久保存。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由于自己投资失败欠下巨债,加上父亲突然患重病,秦先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父亲的医疗费用像滚雪球般快速增长,让他招架不住,忍痛割爱之下,他只能再次将这件裹尸布拿去拍卖,希望获得天价来度过难关。 猝不及防的是,这次的拍卖价竟然高达6550万!原本只值9万元的破旧布料,一下子上涨了几百倍。 故事到此也许就结束了,可十年之后,这件裹尸布竟然再次出现在拍卖会上,当年6550万的成交价似乎已经不算什么,这一次,它的拍卖价直线飙升至1.3亿,再次成为话题焦点,对于秦先生和这件珍宝,也许还会有更加曲折的命运在后头。 秦先生只是个普通人,却凭一己之力检验出这件绝世珍宝,这样的敏锐眼光与独特视角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我们普通人也不应像他一样寄希望于“捡漏致富”这种依赖天时地利人和的偶然事件。 然而不可否认,秦先生的经历让我们看到,有时候运气与努力结合,也会孕育出超乎想象的奇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