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我国投入了3亿资金,成功打捞出一艘沉没的船只,令人惊讶的是,这艘船在800年的时

我国投入了3亿资金,成功打捞出一艘沉没的船只,令人惊讶的是,这艘船在800年的时间里并未腐败,其内部竟然保存了18万件珍贵的文物!在沉没的船只上,一个碗足以满足一般人一生的食物和饮料需求。 这艘被打捞的沉船叫“南海一号”,沉船出土了18万余件文物精品,它的价值不菲,总价高达3000亿美元。 1987年的一个夏日,英国一家海洋探测与打捞公司的雇员在一份报纸上读到了一个有趣的消息——18世纪,东印度公司的一艘船只在中国广东阳江附近海域失事沉没,据说船上载有大量白银和珍贵的细锭。 这个消息吸引了这位雇员的注意,他立即向公司的高层反映了这一发现,公司判断这可能是一桩大好生意,于是立即展开行动,向中国政府打捞部门提出联合打捞这艘沉船的申请。 广东省打捞局经过评估后同意了这一打捞计划,8月,双方正式启动合作项目,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在目标海域,他们并没有发现18世纪的那艘东印度公司船只,取而代之的是一艘深藏海底23米处的古老沉船。 第一次试掘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记忆犹新的是那条1.7米长、重达600克的金腰带,光泽夺目;此外还有大量完好的景德镇瓷器和龙泉窑瓷器,中国考古专家一眼辨认出这些珍品出自宋朝乃至更早的年代。 英国人对瓷器没什么研究,但面对金子,他们的兴奋溢于言表,一行人立刻提出继续打捞的请求,甚至不惜使出钳取设备,然而考古专家意识到不能让国宝流失海外,果断制止了盲目打捞,并终止了中英双方的合作。 经过深入调查取证,这被证实是一艘活跃于公元10-14世纪的沉船,极可能用于当时兴盛一时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它记录了南宋海洋贸易的辉煌,也见证了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巅峰,于是这艘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成为中国内地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 当时中国的水下考古刚起步,没有能力独立进一步研究,为防止如瓷器那样的国宝继续流失,政府部门划定了保护区,严禁渔民靠近,与此同时,国家立即启动建立水下考古队,并投入重金用于相关的科技研发,为了让南海一号重见天日,中国用了整整20年做准备。 2001年4月,中国水下考古队正式开启对南海一号的第一次规模化打捞计划,面对这个沉睡了800多年、蕴含无限宝藏与奥秘的庞然大物,水下考古队能否攻破一个个难关,让南海一号完好无损地回到陆地呢? 在多次检测后,考古队成功绘制出南海一号完整的图纸,原来,这是一艘体型巨大的多桅帆船,满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 800年岁月的记忆并没有损伤它丝毫,船身完好如初,仿佛刚下海不久,这一发现让考古界为之振奋,南海一号本身就是文物中的瑰宝,大家决定要整体打捞这艘古船,完整保留它造船的工艺和构造细节。 为了移动沉重的南海一号,考古队制定出一个巧妙的方案:先在船体周围建造一个拖运的大铁箱,然后用无数根钢梁穿插,组装成一个类似于“筐”的结构罩住南海一号, 再用起重机缓缓提升,.然而一个又一个意外接踵而来。 首先是精心制作的大铁箱,在海底淤泥的挤压下变形弯曲;然后钢梁插入时纷纷偏折,完全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失败,考古队只能另辟蹊径,在海底反复尝试多种方案,好不容易完成装配,定于2007年12月一个晴朗日子正式起吊南海一号。 然而前一天夜里,狂风暴雨突然来袭,考古队不得不紧急检查铁箱的稳固性,生怕它在风浪下翻覆。 转机出现在浑浊的海面上,起重机缓缓抬起,一艘巨大的古老帆船破开水面,缓缓出现在人们面前! 经过初步清理,考古专家惊喜地发现南海一号保存有18万件完好的文物,这其中以数量最多的,是那些造型精美的宋代瓷器,其中不仅有我国最著名的景德镇、龙泉窑等名瓷,还全面覆盖了当时主要的烧瓷中心,这在考古界前所未见。 除了瓷器,还有其他珍品,一枚精美的玉佩,背面刻着“韩四郎”字样,极可能就是当年船主的名字,此外,文物中还不乏来自西域的风格,比如金银首饰等。 更令人惊喜的是,船上还发现了咸鸭蛋,这表明南海一号不仅运送货物,也作为远航人员的生活来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南海一号在返航途中沉没的呢? 经过考证,专家认为主因就是船上大量铁器的错位所致,过多的铁锅和铁器摆放在甲板和船舱内,严重影响了船体的重心平衡,在远洋风暴中,南海一号失去控制,最终没入茫茫海面。 为了保存这一国宝,南海一号被永久收藏在广东一个全新的水晶宫内展出,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缩影,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海洋文明。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南宋古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