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他叫彭邦怀,"毒教材"吹哨的第一人,在教材纠错苦缠14年,22场官司,一次都没有

他叫彭邦怀,"毒教材"吹哨的第一人,在教材纠错苦缠14年,22场官司,一次都没有赢过,但仍旧初心不改,被誉为教科书的守护者。 2006年某天,语文老师彭帮怀正在为学生修改作文,突然一位家长推门而入,语气极为愤慨,她质问彭帮怀,为何标点使用格式不规范,还教学生错误知识。 彭帮怀吃了一惊,迅速请家长坐下,询问具体情况,原来语文教材上显示四个点占一格,其他两个点占一格,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3个点占一格,省略号共占2格,彭帮怀看在眼里,只觉错愕难当。 家长见彭帮怀无言以对,气冲冲要求退还培训费,无奈之下,彭帮怀只能退费以平息事端,此事过后,他心情久久无法平复,翻开标点符号使用手册,果然自己没有说错,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教材会出现低级错误? 第二天,彭帮怀特意赶往新华书店,将小学高年级全部语文教材买回家中,他一页页仔细查对,果然发现了63处标点符号错误!这些错误出现在义务教育的基础教材上,实在不应该,彭帮怀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问题反映给出版方。 起初,彭帮怀试图直接联系教材的出版方,反映所发现的错误,然而电话很快就被对方挂断,信件寄出多日后也不见回应,彭帮怀苦思已久,决定通过媒体施加舆论压力,迫使出版社正视问题。 在2007年的 315晚会上,彭帮怀将教材错误之事公之于众,这立刻引发关注,江苏教育出版社等相关方面不得不出面回应,但他们坚称“请示专家,教材没有问题”,当晚彭帮怀虽然没能达成目的,但终于让更多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双方争持不下,彭帮怀意识到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使出杀手锏——法律武器,自2007年起,他先后22次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教材出版方面承担责任,然而这些案件全部以彭帮怀提供的证据不足而被驳回。 当法官一遍遍宣读失败裁决时,彭帮怀只感有一瞬间的迷茫与动摇,家人和朋友频频劝他放弃,并质疑他是为了出名、牟取利益,甚至彭帮怀自己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过于矫情,将问题复杂化了。 但是,他马上意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它关系国家文化传承,关系着无数孩子的命运,这件大事必须坚持到底。 尽管彭帮怀屡屡败诉,他的行动还是对出版社形成了巨大影响,在公众压力下,部分出版社不得不默默更正了一些明显错误,比如在最初指出的63处标点错误中,后来的版本中有42处改了过来。 2009年,彭帮怀从书店买了新版的语文教材,拿回家中仔细查对,他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努力没白费,文本中修改了大多数标点错误,这激励着彭帮怀继续坚持纠错工作。 然而很快,他也意识到,出版社的修改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类似错误后续仍然时有出现,比如,儿子上初中后,他就在新版教材上发现了37处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 彭帮怀再次联系出版社,对方很快就挂断了电话,此后他又一次起诉到法院,还是以失败告终。 时光荏苒,16个春秋过去了,如今头发花白的彭帮怀,已不再像往日那般频繁奔波法院,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乡村教师,却仍保持着查看新教材的习惯,时不时发现问题反馈给出版社。 多年诉讼下来,彭帮怀明白了错误层出不穷的根源,有时某错误并不明显违反常识,而他一个人的意见也难以作为证据,因此他呼吁国家建立类似机构,真正从制度上杜绝此类问题。 与此同时,16年来不渝的信念依然镌刻在彭帮怀心中,他将个人的微薄之力,化为找差错、组建纠错群等具体行动,也在孜孜不倦中点燃了更多志同道合者的热情,想要为这项崇高使命贡献一份力量。 彭帮怀深知,语文教育事业关系国家文化建设,关系着几代人的命运,他一定会坚持到最后,直到教材错误被全面消除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