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点工告诉我,关于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很真实 前几天,我请了一位钟点工阿姨来家里帮忙。这位阿姨虽然年纪稍长,但言语间却常常流露出生活的智慧和独特的见解。在闲聊之际,她突然对我说:“读书人就是比不读书的人聪明多了,那些没读过书的人往往思维单一,行事一根筋。”听到这样的论断,我略感惊讶,不禁回应道:“不至于这么绝对吧?” 阿姨笑了笑,反问我:“咋不至于呢?”随后,她以自己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她的观点。她说:“你看我,没读过什么书,这一生可以说是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大的成就。每当遇到挫折或者困境,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自责,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接受足够的教育,缺乏知识的武装。” 然后,阿姨将话题转向了我,说:“而你这个读书人就不同了,尽管你也可能面临一些事情未能如愿,暂时没有显著的成就,但是你的思维方式明显与我不一样。你并不会一味地埋怨自己,而是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去寻找原因。你会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会去审视社会的不公,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有所感悟,甚至有时会对命运有所抱怨。这种深度思考和批判精神,恰恰是读书给予你的独特视角和开阔眼界,这也是我认为读书人相较于不读书人的‘聪明’之处。” 这段对话让我深刻反思,的确,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启迪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面对生活困苦时的豁达与坚韧。读书与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一事无成,但它确实能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我,对待生活,以及如何在逆境中找寻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