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一名农场主,发现手里的中国债券可以兑换7500万美元,他想向中国要钱,可美国政府死活不同意。 1911年,在中国历史上动荡的年代,当革命的呼声此起彼伏,清朝统治者为了自保,却又一次签订了有损国家利益的不平等条约——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并发行了“湖广债券”。 这年5月,清政府为修建湖南、湖北等地的铁路,与英、德、法三国签订了借款合同,按约定,清政府将从这几国购买所需材料和工程师,借款总额高达600万英镑之巨,用国家的盐税等财政收入作为抵押。 更令人意外的是,当英、德、法三国与清政府已经初步达成协议时,美国政府突然插手进来,要求参与这笔丰厚的“合作”,他们以减免清政府欠下的庚子赔款来威胁,态度强硬,态度不容拒绝。 清政府对此极为愤慨,因为庚子赔款本身就是美国强加于中国的不合理费用,但面对美国的威胁,清政府最终还是选择妥协,同意将美国也纳入借款国之列。 可以说,美国是通过不道德的手段强行插足进来的,但为了保住统治,清政府也只能忍气吞声,这份耻辱的借款合同和债券的发行,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由学生发起,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散开来,人们纷纷要求清政府停止借款,收回铁路修筑权,保路运动也加速了这一动荡时期封建王朝的灭亡。 毫无疑问,这份借款合同是眼看民心渐渐离心,想借外力打压人民的产物,可以说,这份耻辱的借款合同直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成立,随后又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时期,在动荡的历史进程中,“湖广债券”逐渐被人遗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根据国际法的基本精神,坚决拒绝承认这些强加于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些都是旧社会的恶果,与新社会毫无关系,因此所谓的“湖广债券”也完全失去了效力,沦为一张废纸。 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1979年,美国一些人突然把这批早已过期的债券翻了出来,意图从中捞一笔,当年,一名美国公民杰克逊先生收购了这些原属清政府的“湖广债券”,然后把我国政府告上了美国法院,要求支付债券本息。 我国对此嗤之以鼻,没有理会,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美国法院不仅受理了这个荒谬的案件,还于1982年作出判决,要求中国政府向原告杰克逊先生支付4000多万美元!因此,我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更可气的是,美国法院还扬言如果我国不执行这个判决,就会扣押我国在美的资产进行强制执行,我国对此愤怒表示,主权国家平等独立,我国断然不会受到美国法律的约束。 1982年9月,我国外交部长向美国国务卿正式交涉,强调我国政府不承认也不执行这个判决,我们还直接将美国法院的传票退了回去,表达强硬立场。 我国法律专家指出,这起案件违反了国家主权原则,根据国际法,主权国家平等独立,不受外国法律约束,美国法院的判决无视这一原则,是对我国主权的公然侵犯。 在我国政府和法律界的强力抗议下,美国方面不得不做出让步,经过几轮交涉,美国同意撤销原判决,这场纠纷才得以解决,在谈判过程中,我国临危不惧,从容应对,最终捍卫了国家尊严和主权独立。 本以为美国终于不再提这件荒诞旧事,没想到短短几年后,那边又来人拿着“湖广债券”敲竹杠。 2019年,一位名叫毕安卡的美国人不知从哪弄来了一些“湖广债券”,跳出来要求我国偿还相关债务,金额高达1.6万亿美元之巨! 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即予以驳斥,重申我国政府的立场没有变化,这些所谓债券早已失效,我们决不会接受任何不合理的索赔要求。 而且,这批“债券”的来源自身就值得质疑,我国法律专家指出,它们很可能是清末民初时期各路军阀政权为筹措军费,肆意印制发行的票券,这批票券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任何法律效力,其实,在美国国内,这批所谓的“债券”早已毫无实际价值,被当成收藏品在网站上出售。 2019年,就出现了两人利用这些废纸骗取美国老人约300万美元的事件,可见这纸债券的效力早已消失殆尽。 今天,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和坚定,一小部分别有用心之徒,试图通过翻炒历史旧账来煽动对立,我们必须予以警惕和抵制。 面对这种毫无理由的索赔要求,我们理应保持理性和坚定,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不为利益集团背后的政治目的所迷惑。 同时,我们也要牢记那段屈辱历史,不忘革命先烈反抗外来侵略的奋斗精神,只有继续加快发展,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屹立不倒、走好自己的路。 而这场持续百年的争议,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明辨是非,坚持独立自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任何难题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行稳致远的步伐! (信息来源:中华网:《美国议员拿着1张旧债券,要求中国偿还1.6万亿美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