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7.8米的北宋大佛头,就在这座省会城市,免费却游客罕至!

驴游记 2024-07-13 11:04:07

泉城济南,拥有“七十二名泉”,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大明湖,很多人却不知道,济南还拥有很多摩崖石刻,从北魏至今的摩崖石刻遍布济南各区县市,历下区的千佛崖就是其中最知名的一处,千佛山摩崖造像及碑刻群包括千佛山兴国禅寺摩崖造像130座、佛慧山开元寺摩崖造像88座、黄石崖摩崖造像88座、大佛头摩崖造像5座等共300多处,今天就说说佛慧山的大佛头和开元寺。

佛慧山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的南麓,又名大佛头山,是济南市区最高的山,海拔460米,这里有免费的停车场,景区也是免费开放的。站在大佛头前,可以远眺泉城济南,大佛就这样俯瞰了这座城市900多年。

前往大佛头需要爬山,山不算高,山路也还好走,比较近的是导航“佛慧山景区生态廊桥迎宾广场”,也就是景区的东南出入口,从停车场到达大佛头大概需要20分钟。

大佛头位于佛慧山的半山腰,一路都有指示牌,这里有个平台,可以远眺济南城区风光,景色还是十分不错的。

大佛头开凿在山石上,有石头垒砌的大殿保护,殿外券拱门额书“大雄宝殿”,为清末御史张英麟手笔。

大佛头摩崖造型凿刻于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历时一年,明代李伯春于佛像东壁题刻“大慈大悲”四个大字。

大佛头高7.8米,宽4米,雄伟壮观,面容圆润,法相端庄。据考证,当时很可能是计划雕刻一座大型佛像,但是佛头雕刻完毕后,发现下面的山体松散不适合雕刻,就放弃了剩余的工作。

大雄宝殿东侧还有北宋镌刻的方形密檐浮雕塔两座,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碑记一块。

从大佛头处接着上山,还能到达济南最早的石窟造像群黄石崖,开凿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至东魏兴和二年(540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

前往黄石崖摩崖造像山路比较远,但离大佛头不远处还有开元寺摩崖造像,前往开元寺遗址的路上古树林立,环境清幽。

凡是叫做开元寺的,基本上都是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但一般都是建在城中,为何济南这座开元寺会在山上呢?其实济南开元寺最初也在城里,明初开元寺被官府占用,就搬迁到了这里。

搬迁到山上后的开元寺三面环山,松柏笼罩,藤萝垂蔓,也算十分清幽,很符合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新中国成立后,开元寺就已没有僧人,当地农民拆除寺庙的砖木砌房烧火,开元寺从此逐渐毁弃。

据说文革前开元寺还保留着旧日的格局,当时有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院子里还有几株宋代丁香。文革后开元寺佛像被毁,寺宇倾圮,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和大殿的遗迹。

开元寺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留存下来的只有崖壁上的80多处摩崖造像,大部分也已经面目全非,最大的这尊如来佛像被涂上了金粉披上了袈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

作为泉城,济南有七十二名泉,除了城区著名的趵突泉、黑虎泉等等,开元寺的甘露泉也是其中之一,崖壁上曾刻有“政和五年七月季德修五人就甘露泉试北苑茶”字样,所以这处泉水也被称作试茶泉。

佛慧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赋诗一首:去廓十余里,山回石径幽。白云常覆寺,黄菊最宜秋。塔影樽前转,湖光望里收。甘泉几滴水,能解世人愁。佛慧山上的大佛头、开元寺遗址和黄石崖造像都是值得一看的历史古迹,山虽然不算高,但山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大佛头和开元寺遗址,从东南门进入比较近,看黄石崖造像,从北门进入比较方便。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