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展工业社会的恶果越加严重,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等等问题凸显出来,其中还有一样东西的使用让污染变得更加难以治理,那就是塑料,而现在有科学家研究用竹子代替塑料从而达成可降解的条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竹子真的这么神奇吗?
以竹代塑
我国科学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竹基可降解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用来制造食品包装和一次性餐具,而他们的发明高明之处就在于降解速度比普通塑料快10倍以上。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使用的塑料袋、餐盒、甚至是电子产品的外壳,都可能由这种环保材料制成,这下子让西方那些整天叫嚣,中国污染十分严重的“环保主义者”的脸都抽肿了!
当然有些人可能疑惑,塑料不挺好用的吗,便宜实惠,为什么还要发明其他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现实情况,从人类开始使用塑料到现在,全球已经累计生产了约83亿公吨塑料,其中超过63亿公吨变成了废弃物,我们的星球正被塑料垃圾所包围!
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海洋生物误食塑料碎片,体内积累有毒物质,威胁了它们的生存,也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健康。
之所以选用竹子这种生长在中国南方的植物,是因为它有着惊人的生长速度,有些竹种一天可以长高一米,堪称植物界的“急行军”,正是这种快速生长的特性,让竹子成为了替代塑料的理想选择。
竹子生长迅速,还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它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和产品,从传统的竹编工艺品到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竹子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2022年6月,国际竹藤组织在北京举行了“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提出到2030年全球竹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美元。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达成了以竹代塑的贸易合作协议,计划在2025年初步建立起相关的产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竹藤组织由近50个亚非拉国家组成,一个欧美国家都没,那些一直标榜自己是环保先锋的欧美国家,为何在这场全球性的环保行动中缺席了?
事实上一些欧美国家只是高喊环保口号,却将大量塑料垃圾出口到其他国,这种行为无疑是将环境问题转嫁给他国,与真正的环保精神背道而驰。
中国竹产业
中国竹产业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截至2022年底,中国竹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了4153亿元人民币,带动了约1742万人就业。从农业种植到工业加工,再到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通过科技创新,中国的竹产业正在开发出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产品。
目前中国的竹子领域已经开发出了100多个系列产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科技产品,竹子的身影无处不在。
“中国竹乡”浙江省安吉县已经开发出了竹炭、竹醋液等高附加值产品,安吉县的竹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了100亿元,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高科技领域,竹子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2009年,江西省一家企业研发的“竹键盘”和“竹鼠标”成功出口海外,并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这些产品环保还具有独特的质感和使用体验,受到了国际市场的欢迎。
竹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同样令人惊叹,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可持续生物质竹骨料混凝土”,可以显著减少建筑行业的碳排放。
实际上竹子在建筑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宝墩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竹骨泥墙”的建筑技术。
网友热议
网络上关于“以竹代塑”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有网友表示:“没想到小小的竹子还能有这么大的作用,真是太神奇了!”也有人提出了疑问:“竹子能完全替代塑料吗?会不会对竹林造成过度砍伐?”
对于竹林过度砍伐的担忧,专家们给出了令人安心的解释,竹子是一种生长极快的植物,只要管理得当,就不会出现资源耗尽的问题,相反发展竹产业还能带动竹林种植,增加绿化面积,对生态环境反而是一种保护。
“以竹代塑”这个看似新兴的概念,其实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坚韧、谦虚和高尚,如今它又意味着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放眼全球“以竹代塑”运动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当地政府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竹吸管来替代塑料吸管。在非洲的一些国家,竹子被用来制作自行车框架,不仅环保还能为当地人提供廉价的交通工具。
当然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会面临挑战,对于“以竹代塑”来说,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市场推广等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
“以竹代塑”运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消费者则需要转变消费观念,主动选择环保产品。
对于这场由竹子引发的绿色革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将其视为科技创新的胜利,有人将其看作传统智慧的回归,还有人认为这是东方文化对全球环保事业的独特贡献。
本文信息来源:
扬子晚报2024-07-29《以“竹”代石,南京林业大学一团队研发新型建材引关注》
红星新闻2022-12-30《抢救性记录传统建筑工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揭秘“竹编夹泥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