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站出来了!”近日,云南省人大代表邓红英提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农村医保缴费的快速上涨,已经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农民的收益没涨,医保缴纳费用却越来越高,渐渐地成为了农民生活的负担。问题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已经从2014年的60元/年激增至现在的380元/年,累计增长了约6倍之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远远跟不上医保缴费标准的上涨速度。 这种增长的不平衡,会导致导致农村家庭的医保缴费压力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出现选择性缴费的现象,也就是说,他们只为部分关键成员缴纳医保费用,而剩余成员则暂时放弃缴费,这在劳动力大量外出的家庭中尤为突出。 “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家里现在只有我和老婆。我们的收入有限,真的吃不消那么高的医保缴费。”江西农民李大爷表示,他和妻子每年的收入才1万多元,仅仅医保费就要花掉上千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李大爷一家三口住在江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这个山区交通不便,孩子们只能外出打工。李大爷和妻子也到五六十岁了,干重活越来越吃力,靠种几亩薄田和养些猪鸡度日。 每年的收入只有一万多块,在城里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但在乡下,也勉强够用了,可如今医保费年年涨,他们已经有些背不起这个负担了。 李大爷的感受代表了许多农村家庭的心声,高涨的医保缴费标准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在农村医保的具体运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不少基本药物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患者必须自掏腰包购买,有的县域医院由于等级较低,无法配备足够的药品品种,一些特殊或急需的药物长期处于断货状态,这迫使农村患者经常需要自费就医。 湖南农民周大妈表示,由于药品目录限制和药品供应短缺,她每次看病都要支付高额自费部分,这些不计入医保报销的自费费用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 周大妈已经55岁了,丈夫早就去世,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她住在湖南一个荒凉的山区,平时种些菜,养些鸡鸭度日,儿女偶尔会寄一点生活费回来。 但随着年龄增长,她的高血压、腰间盘突出等老年疾病也越来越严重,平时吃些维护身体的药,每月得500块起,本来这些药费可以报销一部分的,但实际上报销范围太窄,每次去医院她还得自掏腰包 200多块,这对她这个孤寡老人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负担。 面对这样的挑战和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举措予以解决。 国家应该进一步扩大医保药品目录,尽可能将更多疾病的常用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真正让农民从医保中获得实惠。 并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支持,解决药品供应短缺的问题,确保各级各类医院都能提供充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提升这些基层医院的药品采购能力。 深化农村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模式创新,使医保管理更科学高效,服务更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目前农村医保管理还不够规范,报销流程也比较复杂,这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来提升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大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全面了解当前的医改措施,提高他们的获得感,要开展医保知识的培训教育,增强农民对医保的认知,现在很多农民对医保政策和报销范围知之甚少,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培训。 最后还需要统筹兼顾其他民生问题,像教育、就业、养老等,使各项民生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共同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医疗保障只是民生问题的一个方面,还需要在发展教育、就业等其他领域下功夫,使各项民生事业协同推进。 当前,农村医保费改革难题突出,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这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检验社会各界智慧的试金石。 通过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和努力,这些问题终将获得解决,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推动医改的进程中,为农民提供更公平便捷的医疗保障;为社会发展绘制更加美好的蓝图,经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农村医保的光明前景终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信源: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官方视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