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涨价,影响农民种地收入,建议加发农资补贴,提高种地收入 近期正值春耕的备战时节,农民也正在加紧推动春耕工作的开展,不过由于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农民也迎来一个坏消息,那就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的价格正在不断上涨,化肥、农药、农膜等是农业种植生产最为重要的农资产品,直接影响到农民种地的经济收入! 据悉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需求量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自2月底以来,尿素的出厂报价已经从2550-2650元/吨,上涨到了2800-2950元/吨,每吨大概上涨了300元左右,而2020年尿素的价格还不到2000元/吨,截止3月10日,两广地区、云南地区以及黑龙江、江苏、河北的部分地区尿素的价格已经超过了2900元/吨。同时由于受到硫磺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磷酸二铵的价格也在持续走高,在2月底时磷酸二铵的价格大约在3500-3550元/吨左右,进入3月中旬后,价格上涨到了3550-3650元/吨左右,每吨上涨了50元-100元左右,相对于2020年更是上涨了30%-40%。除此之外复合肥的价格也正在上涨,由于春耕期间对于复合肥的需求量加大,一周多的时间就从3400元/吨上涨至3500元/吨。 近些年国家正在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使用量,但化肥依旧是农民开展农业种植生产必备的农资产品,对于农产品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化肥价格的上涨,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种地成本,让农民种地成本提高,种植收益降低;一般来说一亩地需要使用到100斤的尿素,复合肥用量也大约在50-100斤左右,可见随着肥料价格的上涨,2月底以来农民每亩地的成本就提高5-15元,而相对于2020年,农民种地成本提高了近百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村居民开展农业种植生产的积极性,并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 在当前的农村农业改革中,保障种粮农民的经济收入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2022年的一号文件中国家也指出“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不过由于受到化肥等价格上涨,农民种地的经济收益正在逐步降低。 如何才能够提高种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化肥价格大涨 种粮农民怎样赚到钱 1、加发农资补贴 提高农资补贴是降低化肥价格上涨对种地农民收益冲击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如果每亩地能够将农资补贴提高100元左右,相对于化肥价格上涨来说,则可以弥补农民种地成本上涨的幅度,保障种地农民的成本不会出现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保障种地农民的基本收益,稳步推动粮食种植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其实近些年国家一直在为农民提供农资补贴,近日在政府工作报告官方也提出,“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可见在2022年,将会给种地农民继续提供农资补贴,以应对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对于农民收益的影响,据悉2021年国家发200亿农资补贴,全国各地农资补贴约为15—20元每亩,有专家指出2022年的农资补贴并不会出现较大调整,预计也在15—20元每亩。如今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农民每亩地的种地成本将提高100元左右,所以必须要提高农资补贴标准,才能够有效管控种地农民的成本投入,保障种地农民的收入! 2、提高种地农民的收入 提高农民种地收入是现阶段国家大力推动的改革工作之一,无论是在2022年的一号文件,还是在近日代表建议之中,都纷纷指出要提高种地农民的收入,但如何提高种地农民收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种地农民的收入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保稳定,第二则是提高产量,第三是提升质量! 保稳定主要是指稳定农民的经济收入,目前农民开展土地种植收入极为不稳定,遇到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天气灾害、自然灾害等等问题都会降低农民的种地收入,所以可以通过为种地农民提供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根据农资产品的上涨适度提高农资补贴等方式,保障种地农民的收入能够稳定增长! 提高产量是指通过提高农产品的种植产量来提高种地农民的收入,大家都知道粮食等农产品关系到国民的生计,一旦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会对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只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才能够提高种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而提高粮食产量则可以加强对农村土地的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同时还需要推动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提升农民开展土地种植的能力! 提升质量是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寻找农产品的差异化,以质量提升价格,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跟风种植、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还能够有效提升种地农民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