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宋代为了边防与供养大量官员的需要,中央政府所需地方供亿以及边疆地区需要中央调拨与

宋代为了边防与供养大量官员的需要,中央政府所需地方供亿以及边疆地区需要中央调拨与其他地区支持的财帛粮食数量很大,财赋的转运是当时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北宋的高层政区虽采用多机构多首长并立的制度,而必以转运使司为主要机构,并以转运使为一路的主要长官。不但如此,北宋时期还在经济特别发达地区设置路以上的专门的发运机构,这就是江淮荆浙发运使的设置。北宋的发运使与其他地方官员不同,不是一个普遍设置的官职,而是一个特别的职务,只管辖发运淮南、江南、荆湖与两浙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这个职务的形成与北宋的经济地理形势直接相关。 《续资治通鉴长编》曾总结过北宋各地的财政情况:“若京之东西,财可自足,陕右、河朔,岁须供馈。所仰者淮南、江东数十郡耳。”这里所提到的三个地区,实际上包括了除川峡、闽、广以外的各路在内。自足区是京东、西路,短缺区是陕西、河东与河北路,供馈区是东南六路(淮南、江东是其代表),故发运使只设在这一地区。下文将会提到,唐代后期的东南八道,是中央政府的财政基础。而北宋的东南六路,即荆湖南北路、淮南路、江南东西路与两浙路正与唐代东南八道的范围大体一致,这一地区不但是唐宋时代的经济发达区,在后来的元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依然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 上面《长编》没有提到的地区是川峡四路、广南东西路及福建路。这一地区的经济情况没有明确的描述,但基本上也是自给自足区,虽然有的路(如福建路)的经济情况不错,能向中央提供财帛,但粮食却只能自给。因此仅依经济情况,就能将北宋全境划分为四个功能不同的地区。但这四个地区在地缘政治方面又各有其特点。陕右、河朔是前敌攻防区,京东西是政治核心区,而东南六路是基本经济区,川峡闽广最重要的特点还不在经济方面,而是在其险恶边远,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边远区。这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正常的政治地理格局(28),而且这一地理格局是天然地形成的,并不是人为地划定的,与南宋时期有意分全国为四个总领所区,有很大的区别。北宋的政治地理格局虽分为四块,但其形态显然是圈层状的,其外层是北方防御区与南方边远区,内层是不周全的东南供馈区,中间则是政治核心区。 #记录我的2024#、#历史#、#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