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秦汉的行政区划体系是郡县两级,以郡统县,郡以上不设高层政区。汉代的郡比秦代为小,

秦汉的行政区划体系是郡县两级,以郡统县,郡以上不设高层政区。汉代的郡比秦代为小,其幅员一般只有秦郡的两三分之一,所以在相同的疆域里,汉郡的数目自然要比秦郡多,加之汉武帝开疆拓土增加了许多新郡,所以到元封年间汉郡与王国总数已经达到108个。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的管理幅度显然太大,必须寻求一种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在郡以上增设一级行政区划,成为三级政区制;二是在郡以上设置特别政治区,对郡进行性质与行政管理有别的分块管理。前一方法的缺点是增加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效率,增加行政成本,所以未被采用。后一方法是汉代的创新,具体办法是将首都附近地区以外的102郡分成十三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监察该部所属各郡长官郡太守的工作,但刺史并不干涉行政管理。刺史秩六百石,郡太守秩二千石,这种以小官监察大官的做法很成功,郡太守一般都能克尽其责,所以汉代的吏治一直是历代封建统治的榜样。这些刺史部实质上就是监察区,这种独立的监察区与独立的监察官员制度是对秦代监察制度的改进。秦制每郡设守、尉、监,监察官员与被监察对象同处一郡,将行政区与监察区合而为一,不利监察作用的正常发挥。监察是一种政治行为,刺史部也自然是一种政治区。 十三刺史部的取名中有十一部以某州刺史部为名,故习称十三州。州名基本上沿用了《禹贡》与《职方》九州旧名,只不过改雍州为凉州,改梁州为益州,另外,又从冀州分出幽州与并州。十一州的地域范围与《禹贡》九州基本一致而有所扩大,凉州增加河西五郡,益州扩展至西南夷地区,幽州延伸到朝鲜四郡。十一州中,大部分州的地理区位也与《禹贡》九州相对应,《汉书·地理志》说十三州是兼采夏周之制,其实只因其中有幽、并二州之名来自《职方》而已。可见《禹贡》九州制的分划是合乎汉代人理想的地理区划方案。这个方案的实质就是以都城为中心,通过划分监察区、派遣刺史以控制全国的一种政治措施。东汉沿用了这一制度,但到东汉末年,刺史部演变为行政区,州成为郡以上的高层行政区,与原来的监察区性质完全不同了。 #记录我的2024#、#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