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赢麻了”!中国自美进口大豆30万吨,11月份增持美债124亿美元,当地时间1月1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大豆销售每日报告。数据显示,一个多月以来,中国首次采购了29.7万吨大豆,于2023/2024销售年度交付。
美国大豆的2023/2024销售年度从2023年9月1日开始,2024年8月31日结束,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当前销售年度内,中国已经订购了2020万吨的美国大豆,低于去年同期的2720万吨,降幅达到25.7%。
与此相反的是,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023年1-12月,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为9940.9万吨,同比2022年的8921.8万吨上涨11.4%。
目前中国每年的大豆进口量占国际大豆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以上,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都是我国大豆进口第一来源地,直到2013年才被巴西取代。
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持续数周的干旱天气已经结束,大量上市的巴西大豆深刻影响了全球大豆期货价格,市场普遍预计2月份以后,巴西大豆出口商的出货报价将比美国低1.50美元或更多。
巴西大豆产量高,价格低,在和美国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近几年,中国已经将巴西“扶正”,愈发倾向于从巴西进口大豆,占总进口量的比重越来越高,美国大豆逐渐沦为“备胎”或补充。
中国终结连续7个月减持美债,当地时间1月19日,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较10月份增加124亿美元,总持仓量达到7820亿美元,继续保持美国国债第二大海外买家。
11月份美债的持仓量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当月美债收益率大跌,美债价格大反弹,前十大海外买家除了开曼群岛,其他九个都不同程度增持美债。相比之下,去年前11个月,中国美债持仓减少850亿美元,降幅9.8%,11个月内仅3月和11月增持,最近十年累计减持5300多亿美元,减持比例在40%左右。
30万吨的采购和一个月的增持,说明不了什么,从大趋势上看,美国大豆已经不是中国的第一选择,美国国债更是处于长期持续减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