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独醒者”郭嵩焘的“先知先觉”】 1876年出使英法,担任首位驻两国公使的晚清名臣郭嵩焘,在当时士大夫中算得上一个“异数”,他诸多“先知先觉”的观点,即使今天的很多人,仍然没有真正意识到。 比如: 他不认为列强侵华是为了占领中国,说“夷人之于中国,要求通商而已”,我们“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 他主张学习西洋之法,并且看到了西方社会是商业社会的本质,指出“西洋之富,专在民,不在国家也”,“岂有百姓穷困而国家自求富强之理?”更难得的是,他的眼光早已超越坚船利炮,他说,“商贾、造船、制器”只是西方的“末”,而“朝廷政教”才是西方立国之本。 他认为,中国需要差不多三百年,才🈶可能走出秦汉以来累积的弊病。他说,如果只看武器、机器,我们努力三五十年就能赶上世界,但百年树人,再百年树人心风俗,中国社会的全方位改变,没有三百年的努力,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