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好睿智的沈家父母,为女儿挑选夫婿的方法,没几个人能想到

微风轻拂思绪飞 2025-01-19 10:27:34

在《知否》原著中,盛紘家的三个儿媳,婚后过得最无忧无虑的的女孩便要数沈绣巧了,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父母选婿有方。

沈家

沈绣巧一家在未发达之前,她的父亲沈大人只是依附晋中名流望族沈家而活的偏远一支,沈大人自幼会些拳脚功夫,靠武术吃饭,沈大人一家不怎么富裕,深受名士沈旺的资助,沈大人始终铭记在心。

后来沈旺夫妇陡然逝世,留下两女一子,长女沈大小姐、二子沈从兴,小女沈二小姐,沈旺在的时候,是沈家族中的名人,投奔他的人非常多,他一生乐善好施,不想走后,他的族亲便立刻变了嘴脸,想倾吞他的家产,还欺负他留下的三个孩子,沈大人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便在暗中帮助沈家三个孩子,但由于沈大人是除了五服之外的人,有些事情他压根就没有资格管,比如说沈家三个孩子的婚事。

沈大小姐在议亲的年纪,她的叔父做主,将她许给了八王爷,八王爷的生母出身低微,他本人又不受皇帝的宠爱,皇帝划给他的藩地是最差的蜀地,那里的蜀王很是嚣张,皇帝压根没将八王爷当回事,沈家叔父想将沈大小姐嫁的远远的,将来好夺去沈从兴的家产。

沈家三姐弟(妹)感情很深,沈叔父打的主意,他们姐弟心里清楚,于是沈从兴索性舍了沈家,决定跟着姐姐姐夫去蜀地闯荡,沈从兴舍不得沈大人一家,便去跟沈大人说了他想要追随姐姐去蜀地恶事情,沈大人不放心三个孩子,便也带着一家老小,跟着八王爷去了蜀地。

蜀地条件恶劣,蜀王嚣张跋扈,根本不将八王爷放在眼里,蜀王府里的太医都敢瞧不起八王爷,沈家人跟着八王爷吃了不少苦头,好在一家人住的近,互相有个照应,都以为,以后就会永远在蜀地生活下去了,不想,好运毫无征兆地砸向了八王爷。

老皇帝迟迟不定下储君的人选,最热门的皇子人选有两人,三王爷与四王爷,三王爷能干有贤名,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子嗣,四王爷能力不足,却儿子众多,皇帝考虑良久后,决定让三王爷过继六王爷的儿子,很明显,皇帝属意的储君人选为三王爷,就在三王爷过继嗣子的第五天,四王爷发动了兵变,杀死了三王爷,好在皇帝留有后手,反扑成功,但朝廷里不少得力的大臣都死于四王爷之手,老皇帝大受打击,一下子,损失了三个儿子。

这下,老皇帝唯一有出息的儿子,便只有八王爷了,老皇帝派了人马匹去蜀地接八王爷回京,整个八王爷府都震动了,八王爷到底是吃了苦头的,平静地接受了,带着一众心腹,从蜀地走向京城,这一路并不太平,沈从兴以及沈大人一众跟随者,死命相护,才将八王爷平安护送到京城。八王爷被老皇帝册封为储君,没过多久,老皇帝便驾崩了,八王爷顺利登基为帝,册封发妻沈大小姐为皇后,沈从兴一跃成了沈国舅。

沈从兴成了皇亲,并未认晋中沈家亲族,而是将沈大人一家当成了亲叔叔看待,新皇也念当初在蜀地的旧人,对跟随他的那批人,都厚厚的赏赐了,沈大人被封了江淮卫世袭指挥佥事,四品武将。

八王爷身边一个小小的守卫,一跃成为朝廷新贵,沈大人需要适应,他的两子一女同样需要适应。沈大人一家,本也就是小富人家,当初跟着沈从兴姐弟去蜀地,主要是不放心这三个孩子,去了蜀地后,因为是被算作八王爷那边的人,没少受到蜀王的欺负。八王爷活得憋屈,谁也没想到会有日后的辉煌,因此,沈大人给两个儿子规划的路线便是,长子跟着他习武,次子习文,至于小女儿沈绣巧,便自由快乐的长大就好。

八王爷登基为帝后,沈家一下子从蜀地一个小小的武将升到了四品武将的位置,沈大人有本事,加上多年的历练,以及沈国舅做靠山,在官场倒是适应的很快,但对于整个沈家来说,他们是没有底蕴的,京城里寻贵豪门云集,沈家想要被这些高门认可,很难,沈大人的两个儿子还好,毕竟是男子,只要不出大的差错,其实也还好,主要是女眷。

京中的妇人之间,除了身份地位,还要讲究规矩教养。沈家地位摆在那里了,可沈家之前一直待在蜀地,并未学过京城里的规矩礼仪,京中的贵妇们,当面捧着沈家女眷,背后却说着不好听的话,这些沈夫人心中都是清楚的,她的小女儿绣巧在蜀地,是个伶俐爽快的女孩子,来了京城,变得拘束了不少,也不太愿意去参加夫人小姐们举办的茶会什么的。

新皇登基,没有自己的势力,便大力抬举小舅子,沈从兴娶了英国公张家的女儿为妻,她的妹妹也嫁给了郑家,这时候沈大人的两个儿子与小女儿便成了许多人家惦记的对象了,沈家如果能像盛紘那样,用家中儿女的婚事来换家族的前程,那沈家只会升的更快。

但沈大人与沈夫人并未这么做,沈家是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都是爽朗大气的性子,沈绣巧有父母及两个哥哥宠着,性子很是单纯,对人很是真诚,沈大人与沈夫人便希望女儿能平顺和乐地过完一生,于是在为女儿选女婿的时候,首先就摒弃了高门大户的人家。

选婿

沈家不想将女儿嫁高门,主要的原因是,高门里的妇人心眼太多,肚子里全是弯弯绕绕的肠子,那样的地方,沈绣巧那样单纯的性子,是生存不下去的,介时,沈家就是想要护着女儿,都没有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与沈家旗鼓相当的人家,家世逊色一些都好说,重要的是人品。

沈家将重点放在了人品上,这就有点难了,知人知面不知心,只能私底下慢慢打听着。沈夫人为了女儿的婚事也着了急,便想着去求神拜佛,那日沈夫人去山里上香,山里下过雨,山路湿滑,下山途中,一不小心崴了脚,她出门带的全是丫鬟和婆子,一群人都不敢挪动她,都在那干着急。

这时,两个读书郎搀扶着一位老妇人下山,其中一个读书郎朝沈夫人这个方向瞧了一眼,便和同伴扶了那老妇人下山去了,没过多久,其中一个读书郎返回山里,将沈老夫人背下了山,在交谈的过程中,沈老夫人只觉这读书郎赤子之心,坦坦荡荡,沈老夫人只得知读书郎姓盛,家住京城。

沈夫人一眼就相中了读书郎的品性,回家后,便跟丈夫说了这事,沈大人立刻派人去打听,这才得知,那读书郎是兵部右侍郎盛紘家的小公子盛长栋,沈大人立刻就动心了。盛大人的家风他是有耳闻的。

盛大人的三个儿子都从文,长子盛长柏本是翰林院的编修,后又自请去地方任职,为官深得百姓称赞,皇帝曾多次赞扬此子,且盛长柏娶的是东阳名门,江宁海家家主的嫡二女,海家是书香世家,人品有口皆碑。次子盛长枫,已经是举人老爷了,娶得是望族世家,大理寺左寺丞柳铭大人的嫡三女,柳家女儿,是持家良妇。柳家海家那样的人家,都愿意将女儿低嫁,说明盛家男儿,必有过人之处,盛大人也是教子有方。

盛大人的四个女儿,长女盛华兰嫁入忠勤伯爵府袁家,丈夫极是上进,华兰小姐与许多女眷都交好,私下口碑不错,次女盛墨兰嫁入永昌侯爵府梁家,三女盛如兰嫁给了新科进士文家,据说那文进士做官很是老辣,将来前途很是光明。小女盛明兰嫁给的是大将军顾廷烨,当年在蜀地,沈大人倒是跟顾廷烨有过几面之缘,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如今又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盛家男儿均读书光耀门楣,盛家女儿嫁入夫家,均为持家良妇,这样优秀的儿女,可见长辈的为人,这样有底蕴,有长辈有规矩的人家,几个哥哥姐姐都那么优秀,想必盛长栋也不会差。 虽然是个庶出的,据打探来的消息,读书很是用功。

盛长栋的家世和人品都让沈大人满意极了,既然相中了,那就要赶快下手,为女儿争取,夫妻两人商议后,便由沈夫人出面,去找了沈国舅的妻子张氏,张氏与明兰交好,便由张氏去找明兰说了这事,明兰立刻给盛紘写了信,盛紘没想到小儿子还有这样的造化,心里自是欣喜万分,偏偏这老狐狸,还吊人胃口,说是要禀告盛老太太,拖了一段时间才答应。

时间证明,沈夫人与沈大人为女儿绣巧选的这门亲事是极好的,沈绣巧嫁入盛家后,很是得丈夫的喜爱,盛长栋身边没有别的女人,很是敬重爱护妻子,夫妻两人做事都是有商有量的,从未红过脸,绣巧嫁入盛家两年多了,肚子还没动静,便想着给丈夫纳妾,被庶婆婆训斥了一顿,说盛家儿孙众多,不需要他们夫妻传宗接代。

盛长栋得知妻子的心事后,便绞尽脑汁劝说妻子,还给在外地的盛老太太写信,求盛老太太请贺老夫人帮忙,绣巧这才逐渐放下心结,沈大人与沈夫人得知后,很是感动,只夸女婿有情有义,庆幸当初为女儿挑对了人。

结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用在形容沈绣巧的父母最合适不过,依着沈家当时的地位,想要将女儿嫁入高门为家族争光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沈大人夫妇很是有自知之明,并未因为陡然高升,就失去了理智,他们能意识到自家底蕴不足,女儿的教养不如京中闺秀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在《知否》中,小荣妃祖上是泥瓦匠,后因小荣妃得了圣上宠爱,荣家被皇帝赐了富昌伯,荣家陡然发达,便不知天高地厚,小荣妃的侄女荣飞燕仗着姑姑在皇宫得宠,便生出了与六王爷家的嘉成郡主争齐衡的勇气,后来嘉成县主与六王妃安排家丁扮作歹人掳走了荣飞燕,毁了荣飞燕的名节,富昌伯一下子瘫了,小荣妃为了给侄女报仇,跟四王爷合作,在四王爷起兵谋反的时候,做了内应,失败后,自杀了,荣家短暂的辉煌后,便败了下去。

沈家与荣家都是乍然高升的,与荣家不一样的是,沈家人守住了“富贵”,沈大人与沈夫人搬去京城后,并未得意忘形,而是活得很清醒,依着沈家对沈从兴一家的恩情,沈家想要将女儿嫁入高门是很轻松的一件事,甚至还能为沈家带来联姻的效果。

沈大人与沈夫人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视虚荣与面子为粪土,这是他们为女儿找女婿的一个大前提,沈大人夫妇为女儿寻找女婿的原则是基于对女儿沈绣巧的了解来找的,沈绣巧单纯,没有心机和手腕,嫁入高门只会受罪,沈大人夫妇便不考虑门第,将重心放在人品上。

夫妇两人从这个标准出发,留心身边的人,很快就遇到了盛长栋这样有爱心的人,这样善良的少年,沈长东的赤子之心入了沈夫人的眼,但光有人品还不行,还得看盛长栋家里的情况,盛长栋是个庶子,身份上是配不上沈绣巧的,但沈大人夫妇压根就不看这个,他们看得是,盛家的整体家风。

海家、柳家那样的高门都愿意将女儿低嫁给盛家,说明盛家男儿不一般,再看盛家其余四个女儿,个个都嫁的不错,尤其是庶出的盛明兰,在京城贵妇中颇有贤名,盛家连庶出的女孩都那么优秀,可见家风确实上乘,这样家庭教出来的孩子,是不会差的。

沈大人夫妇在综合考量后,看上了盛长栋,既然瞧上了,就立即行动,沈大人夫妇并未觉得女方去向男方求亲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私下打听消息,得知侄媳妇张氏与盛长栋的姐姐盛明兰交好,便请张氏前去说媒,之后这件事就成了。

沈绣巧的父母不贪慕虚荣,有自知之明,从女儿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人品和家风为标准,为绣巧选了一个很不错的夫家。沈家夫妇为女儿选女婿的方法,在当时那个时代,是很睿智的,即使放在现代这个时候,也不过时。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