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英雄李全,为宋朝勇夺12州,咋还成金、宋与蒙古三国叛将?

寻梦青年莱 2024-10-04 14:04:39

女真贵族占据中原后,伴随封建化进程推进,封建租佃关系迅猛发展,其为更狠地剥削农民,除搞民族压迫,还于河北、山东等处拼命括地。

若百姓无法拿出地契以作证明,那么就会被予以罚没,连茔墓井灶等都会全部归军队所有。

单单山东路被拘纳入官的田地就多达两万多顷,就连那梁山泊都被划作了官地。

金朝在对农民的赋税盘剥上极为残酷,除二税与物力钱外,更有铺马钱等诸多杂税,名目繁多且细碎,难以一一详述。

尤其是自金卫绍王开始,因持续多年与蒙古及南宋作战,致使出现“户口不断减少,军费愈发急迫,赋敛极为繁重”的状况。

那时金朝的赋税全依赖河南供给,致使当地农民难以生存,大多舍弃房屋田地,纷纷相继逃离。

因矛盾越发尖锐,各地民变纷纷涌现,在这当中,益州(山东益都)做鞍材贩卖生意的杨安儿(原叫杨安国)所率红袄军反金起义,声势最为浩大。

韩侂胄北伐时,杨安儿在金后方空虚下,召集“山东无赖”行剽掠之事。失败后曾降金,后于金崇庆元年趁蒙军攻中都,逃回山东,与他人聚众反金,攻州县杀官吏,致山东大乱。

杨安儿让展徽与王敏作谋主,其母舅刘全为帅,去攻打莒州、密州等地。此时泰安农民刘二祖等多地的人也纷纷起兵响应,起义军以红袄为标志,故而得名“红袄军”。

蒙军北归后,金宣宗赶忙集结大量兵力去镇压山东的起义军,红袄军和金兵激战,金朝汉人守将纷纷倒戈,致使起义军规模达数十万。

金贞祐二年即南宋嘉定七年二月时,益都的起义军遭金将仆散揆之子仆散安贞击溃,孙邦佐等降金,杨安儿率部转至莱州,自立为王并设官属,定年号天顺,还与部下约定若失败就投南宋。

贞祐三年三月时,刘二祖不幸被俘后牺牲,而后霍仪成为新领袖,其麾下彭义斌等主要骨干如石珪、夏全与 时青仍继续战斗,九月,周元儿亦战死。

杨安儿与刘二祖等所领导的反金起义虽以失败告终,然而其各部剩余力量常常又相互集结,“官军”即便对其征讨也无法将其根除。

红袄军反金起义失利,杨安儿麾下的季先引领部分起义军奔往南宋,楚州的应纯之予以接纳,还提供粮饷,借此让他们去对抗金人。

应纯之的举措获江淮制置使李珏与淮东安抚使崔与之的竭力支持,其随后秘密向朝廷呈报,言蒙军攻金连胜,可借其力来顺势收复中原。

丞相史弥远因开禧之败而心存忌惮,不敢公然招募,便秘密下令让珏和纯之去安抚接纳,将其命名为“忠义军”,并任由其节制。

不久后,经由已担任涟水“忠义军”总辖的季先牵线,石珪等山东红袄军各部纷纷南下归宋,他们皆获南宋政府任命为“忠义军”统辖,使涟水“忠义军”人数骤增至数万。

于诸多的“忠义军”里,李全所拥有的势力堪称最为强劲。

李全来自农民家庭,他精于权术且武艺不凡,还能熟练使用铁枪,故而被称作“李铁枪”。

他起初从事的是贩卖牛马的行当,还曾在涟水县(如今隶属江苏)当过弓手。

在开禧北伐即将到来时,李全与南宋联合抗金,将涟水献给南宋,失利后回淄州从事屠宰。后蒙军入山东,他和兄弟再次举兵反金,麾下有刘庆福、国安用等重要人物。

杨安儿不幸牺牲后,刘全将一万多起义军余部进行了收集,而后这些余部都归于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来统领。

杨妙真外号四娘子,极具智谋且擅长骑射。其率众人转战至山东莒县境内的磨旗山,与李全的红袄军汇合,而后二人成婚,一同继续反金。

没多久,霍仪在战斗中死去,他的部将彭义斌随后便去投靠了李全,由此李全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

嘉定十年十一月,李全遣兵突袭攻破莒州与密州,其兄李福攻克青州。次年,缺粮至极的李全,因见忠义军有粮可获,便率军至涟水,归附南宋,后被升为京东路总管。

得益于应纯之的丰厚赏赐,李全所率军队数次击溃金兵进攻,为守护淮河一线贡献重大。而后其军迁至楚州(江苏淮安)驻扎,且以此为据地,频繁袭扰金人,使金军大受威胁。

嘉定十年底,蒙古著名将领木华黎进攻两河地区之际,还派遣一支偏师挺进山东,连续攻克多座州城,大肆掳掠一番后撤军。

那时在红袄军颇为活跃的山东之地,地主武装众多且各自盘踞,互不统属,时而为金效力,时而降蒙古,时而附宋朝,于三大势力间反复无常。

金朝败势尽显,众人皆欲另寻“明主”,不愿北归者纷纷南附,南宋借此招抚这些地方武装,从而掌控了山东这一战略要地。

金廷鉴于宋人的招抚之法,遂改变策略,将“邳、海等州义军及被胁从者归国充军”之人,授田免税,日供粮二升,称决胜军,还依东平帅蒙古纲建议,召集义军设都统、副统等官,以防宋人以官职招降。

然而此方式没能拦住民众南去及义军南附。只因宋廷对忠义军存疑且歧视,且其武装复杂、目的不一,常内斗,致南宋难真正掌控,使其成双刃剑,助宋击金却也伤己。

当时金太子与大将仆散万忠全力向南进攻,贾涉指令各路忠义军分别防御,最终成功击溃金人的攻势,此战中李全格外英勇,竟“挟持仆散万忠归来”。

忠义军进行了积极顽强的抵抗,正因如此,才使得金人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都不敢觊觎淮东之地。

在嘉定十二年六月时,贾涉担任淮东制置副使并于楚州设司,他凭借“忠义军”率先对金人展开攻击。先让李全率万人夺取海州、密州与潍州,还命另一支“忠义军”攻占登州和莱州。

在山东益都的金青州守将张林,让山东滨县、惠民、淄博三州归降,还夺取了山东巨野、临沂等州。

在山东的恩州(平原)、博州(聊城)到河北的邢州(邢台)、洺州(永年)等十余个州,纷纷请求归降,抗金之役获得极大成功。

于是贾涉向中原地区发布檄文,将相关信息传递开来。

对于那些带着土地前来归附以及倒戈转而效力朝廷的人,朝廷毫不吝惜地分封土地、赐予爵位。

当年九月,众多山东饥民涌来加入忠义军致粮食供应难。此前嘉定十一年九月,应纯之因事被罢,梁丙权代后竟断粮迫忠义军散,结果引发兵变,忠义军大肆抢掠。

多亏了淮东提刑贾涉出面进行安抚,这场事变才最终得以被平息,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金人于山东失利后,嘉定十四年二月派十余万兵攻淮西,破黄冈、陷蕲州直抵安庆。贾涉令李全增援,他和赵方二子联军形成犄角,终败金兵,淮西军威大振。

于“忠义军”里,李全抗金颇为英勇且战功赫赫,可其私心甚重。他以抗金之名,频耍权术来扩张势力,借贾涉杀季先,又逐石珪等并其部队,渐向军阀转变。

在嘉定十三年即 1220 年时,贾涉竟妄图把石珪的军队拆分为六支,这导致石珪等人被迫率众投靠蒙古,让忠义军和宋廷的裂痕越发严重了。

史弥远一直着重任用李全,还让其担任京东路总管及保宁军节度使等职,妄图借助李全来对抗金人。

嘉定十六年,贾涉患重疾,于返回临安府途中离世,南宋政府遂让许国接任淮东制置使,这许国乃一介武夫,既无谋又自大,致使与李全的矛盾愈发尖锐。

在理宗宝庆元年的二月,李全竟指使手下于楚州挑起兵变,许国对此无可奈何,最终只能选择自缢身亡。

李全妄图搞割据,觉得不怕兵力不精锐,就怕钱财不够。他依朝廷样子大量伪造楮币去江南买东西,致使其财用丰饶,江南楮币却更贬值,严重损害南宋经济。

“忠义军”的重要将领彭义斌对李全搞分裂割据很反对,写信给沿江制置使赵善湘,建议联合各路“忠义军”,先去讨伐李全,再图谋恢复中原。

淮东提点刑狱的赵范向史弥远上书,大力赞成彭义斌的提议。然而史弥远却让众人“各自安享宁静之福”,不单不针对李全有所行动,还任命谄媚李全的徐晞稷担任淮东制置使。

徐晞稷赴任后,对李全过度迁就,竟称其为“恩府”,称杨妙真为“恩堂”。没多久,彭义斌于五马山和蒙古军交战,战败被俘后宁死不屈。

李全趁机将山东、淮西等地的忠义军各部招诱过来,其嚣张气焰愈发张狂。

许国死后,李全在其书箱中发现朝廷要除掉他的密函,这才知晓南宋政府的本意,遂趁金蒙激战,出兵山东夺地,借外自重且依南宋来疑外并得粮饷。

宝庆二年五月,李全被困青州,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他领军奋战一年多,历经百余战,食尽牛马与人,军队锐减,最终力竭粮绝,于 1227 年五月投降。

蒙古军队的诸位将领说道:

李全在势力穷尽后才投降,并非真心服气,倘若现在不将其诛杀,日后肯定会成为祸患。

然而蒙军的主帅孛鲁却有着这样的看法:

如今山东尚有许多未降服之人,诛杀一人并不难,可李全向来深得军心,杀他不仅难以立威,还会白白失去民心。

随后秉承旨意授予李全山东淮南楚州行省之职,山东那些尚未投降的州郡,就此听闻消息纷纷前来归附。

这一年六月,李福借口南宋政府未给予粮饷,和杨妙真密谋,又于楚州挑起兵变,刚上任的淮东制置使姚翀匆忙缒城逃回明州,没多久就病故了。

其后,南宋鉴于“淮乱频繁,遣帅则亡”,就不敢于楚州设淮东制置司了,且把防御重心从淮水挪至长江,还将楚州改成淮安军,如同对待羁縻州那样。

李全心怀扩张势力之念,恳请蒙古准许其率兵向南进发,且为显灭亡南宋的坚定决心,竟毅然截断自己一指来起誓。

蒙古应允李全之请,使其掌管山东与淮南行省事宜,条件为每年向蒙古进献金币。十月时,李全率军进驻淮安,兼并当地忠义军,其势力愈发强大。

史弥远鉴于李全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持续地给他送去粮食和军饷,还称这样做能够“稍稍减轻对北方的担忧”。

与此相反,南宋军队时常处于饥饿状态,将士们满是愤恨地言道:“朝廷只担心贼寇吃不饱,我们哪还有力气去杀贼啊!”

李全凭借南宋给予的财与物,打造战船并训练水军,积极筹备大规模南下。即便如此,史弥远不顾众官员反对,仍给李全诸多官职,妄图以此笼络来阻止其叛乱。

在理宗绍定三年的十二月,李全竟猛然起兵去攻打扬州,公然地挑起了叛乱事端。

南宋政权自今安徽的天长以及襄阳、淮西等处抽调军队驰援扬州,还从李全后方对其发起进攻,以此进行牵制。

李全因一时难以攻克扬州,就将全部兵力汇聚起来,还把驱赶来的农民也算上,总计数十万人,一心想要长久围困,借此来使官军陷入困境。

次年正月,镇江府知府赵范、滁州知州赵葵这对兄弟,亲率步骑出城,奇袭李全军成功,让扬州摆脱了被李全包围的困境,他们分别节制防江水步等军马。

没多久,南宋军队将李全那位于扬州西北五十里蜀冈之上的据点平山堂攻克,李全最终落败身亡。

宋军一路凯歌向北挺进,接连收复盐城(现属江苏)、淮安以及盱胎等地,杨妙真逃往淮北,其余党纷纷投降,历经六年的李全叛乱就此平息。

李全这个历史人物极为复杂又极具典型性,其身上兼具农民起义军与忠义民兵首领特征,同时还含有游寇、军阀及民族叛徒的元素。

起初的李全,往昔投身过抗金之战,其后因要对抗金朝残忍的民族与阶级压迫,进而加入了红袄军的起义行动。

起义失利后,转而依附宋朝来抵抗金军,成为“忠义军”的关键首领之一,在抵御金人入侵方面功绩卓著。

然而,李全抗金是怀着扩张个人势力的心思,加上南宋统治者本能地猜忌和压制北方归正人,这让他对宋廷心生戒备,进而使其更快变质。

后期之时,李全那日益膨胀的野心作祟,且觉南宋政府已容不下他,就公然背叛南宋转而投降了蒙古。

然而蒙古并不信任他,未在兵力方面给予援助,他所率士兵原本大都是“忠义军”与普通农民,自然不可能一心随他去反南宋,其覆灭自是必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