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离了大谱了,特朗普的新动作,直接把日本的汽车业推向了深渊。
3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非常得意地签署了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行政令。
他这字一签,就好似一把砍刀,直接砍向了日本经济的命脉——汽车产业。
消息一出,东京股市瞬间“血流成河”:丰田股价暴跌4%,本田、日产紧随其后,马自达更是跌超5%。日本汽车行业哀鸿遍野。
01 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赚翻了
2023年,日本车企在美国赚得盆满钵满。丰田光是北美市场的利润就占全球的55%,营业利润暴涨96%,创下日本企业历史新高。
那一年,美国消费者买丰田车得加价几千美元,甚至得靠“截胡”才能提车。这种躺着数钱的日子,日本人以为能永远持续下去。
毕竟,他们早在美国建厂、讨好工会、游说政客,甚至把关键零部件从日本运到美国组装,既压成本又堵住“反倾销”的嘴。
可特朗普这一刀,彻底撕碎了日本人的美梦。新关税不光针对整车,连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命门”零部件也一并打击。
日本车企现在就像被掐住脖子的鸭子——美国市场占其出口的三分之一,去年137万辆日本车输美,背后是28.3%的对美出口额。
更扎心的是,连他们在墨西哥、加拿大工厂生产的车也逃不过关税。
日本人总吹嘘自己“融入美国”,比如丰田在美国建了5个工厂,雇了上万工人。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假国产”的把戏:高价值零件从日本进口,美国工厂只干组装的活儿。
靠着这套“障眼法”,他们既满足“美国制造”的政治正确,又能靠供应链赚走大头利润。
可特朗普不吃这套。他算得清楚:美国每年卖1700万辆车,670万辆是日本品牌,其中一半完全依赖进口,另一半的“美国产”车也得用日本零件。
这25%的关税,等于逼日本车企二选一——要么涨价丢掉市场,要么自己吞下3.2万亿日元的额外关税成本。
更讽刺的是,日本车企当年靠“加价割美国韭菜”的套路,如今反成致命伤。
2023年丰田在美国疯狂涨价,混动车加价5000美元,结果现在关税一来,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而中国车企正虎视眈眈——虽然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但在东南亚、中东甚至欧洲,比亚迪们正把日本车打得节节败退。
02 日本的“跪式外交”为何救不了自己?
面对特朗普的刀,日本政府慌得不行。
首相石破茂一边喊着“所有选项都在考虑,包括反制”,一边又偷偷翻出六年前安倍和特朗普的“口头协议”,求美国念旧情。
但特朗普哪会买账?当年安倍承诺的对美投资、买天然气、开放农产品市场,现在全成了废纸。
日本政府今年2月还咬牙承诺再投1万亿美元,结果连句“关税豁免”都没换来。经
济学家木内登英算过,这关税要是真落地,两年内日本GDP得跌0.2%,——听着不多,可日本债务早超GDP两倍,再挨一刀真可能崩盘。
最惨的是,日本连“掀桌子”的底气都没有。安保靠美国、市场靠美国,连首相访美都得主动献上投资大礼包。
这种“跪着挣钱”的姿态,反而让特朗普更肆无忌惮。日媒哀叹:这已经不是敲打小弟,是要做狗肉火锅了!
03 产业链地震:日本经济的多米诺骨牌
汽车产业对日本有多重要?四成工业产值、500万就业岗位、七分之一的国民生计。一旦汽车业垮了,连锁反应能把日本拖回发展中国家。
这个政策落地之后,日本六大车企预计损失3.2万亿日元,供应链受冲击的出口额高达7万亿。
更可怕的是全球产业链的崩塌——日本车企在墨西哥的工厂本是为规避关税,现在连这条后路也被特朗普堵死。
高盛嘴上说“影响不大”,但日本车企自己门儿清:25%的关税下,要么放弃利润保市场,要么死守价格丢份额。
本田社长直接摊牌:“影响肯定有,只能硬扛”。可他们扛得住吗?2023年丰田在美国每辆车赚的利润是中国市场的三倍,现在这“暴利模式”彻底玩不转了。
04 历史轮回:从黑船到关税,日本逃不过的“美国劫”
160年前,美国黑船轰开日本国门,逼出明治维新;160年后,特朗普的关税黑船再次撞沉日本经济。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但这次日本连“尊皇攘夷”的力气都没了——防卫预算拼命涨到GDP的2%,国债堆到1300万亿日元,还得跪着求美国别加关税37。
更可悲的是,当中国车企靠技术崛起争夺全球市场时,日本却困在美国的“关税牢笼”里。
他们不是输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保护主义”的政治游戏。
日本汽车业的黄金时代,终究是地缘政治的偶然产物。靠运气攒下的家底,早晚要还回去。特朗普这一刀,不过是加速了历史进程。
正如东京街头那句老话:“台风来了,连丰田章男也要收衣服。”现在,整个日本都该找件厚雨衣了——毕竟,这场关税暴雨,才刚刚开始。
特朗普:想要决心打敌人,就得先把他周围的人先打残[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