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回顾与展望《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文化巡源》之山西篇(4)
《走进山西》
山西省:简称 “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省为邻,西与陕西省相望,南与河南省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截至2023年9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 ,分别是: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吕梁市、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临汾市、运城市;有26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0个县(合计117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2023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65.99万人。
地理环境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西省境内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
东部是以太行山为主脉形成的块状山地,由北往南主要有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其山势挺拔雄伟,海拔在1500米以上。
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干的黄土高原,自北向南分布有七峰山、洪涛山和吕梁山脉所属的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黑茶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关帝山海拔最高达2831米。
中部由北而南珠串着彼此相隔的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等“多”字形断陷盆地,东南部还有较为独特的长治高原断陷盆地。
山西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 80%。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资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历史沿革——
山西是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约在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243万年前)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出现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约公元前2070年,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奴隶制的夏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原始公社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开始,开启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西周时,山西中南部是十余个诸侯的领地;魏晋南北朝,初期的三国时期,今山西全境属魏国。
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山西分属赵、魏、韩三国领地。
隋朝建立后,山西境内并州、代州、隰州、朔州设总管府。后来又改州为郡,最多时全国置190郡。其中14郡治所均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唐朝时期: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
宋代,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朝时期: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太原、大同、平阳(今临汾)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此后,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山西是革命老区,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山西境内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
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同年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历史 人文景观——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山西是华夏文明的直根。素有“华夏文明摇篮”“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山西地处秦晋文化区,历史代表文化为“三晋文化”。
山西的历史文化,总体可以概括为:北部宗教文化、中部大院文化、南部根祖文化。
山西历史文化遗存:旧石器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古代戏剧舞台数量以及红色革命遗址都占居全国之首。
山西是中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 (现存各类古建筑2.8万余处)。古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构成中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体系,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
特别是境内保存完好的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古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5%以上。截至2013年底,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占全国总数的10.5%,以绝对多数稳霸全国第一。
宗教文化:山西省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个宗教团体。其中,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
山西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3处集群性建筑,更是以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完整的形制构建、丰富的文化内涵,分别于1997年、2001年、200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明扩清续,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格局,是中国境内汉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至6世纪,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其雕刻艺术既承接中国传统雕琢艺术,又吸取融合印度、波斯艺术的精华,为当时中国石窟艺术之杰作。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保存有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的佛教建筑,荟萃了各个时期杰出的建筑、彩塑、壁画艺术,传承着多彩的佛教文化。
大院文化主要有: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代表性民居。
古戏台:山西是古戏台的集聚地,现存古戏台2888座,数量居全国之冠。这些戏台和大量反映金、元时期的壁画、陶俑、砖雕等戏曲文物,是研究中国戏曲历史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的重要实证资料。
山西还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包括: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大同、平遥、新绛、代县、祁县;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浑源、太谷、孝义、介休、左云、汾阳;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1个,其中,8个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2个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红色革命遗址:山西还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作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作为重要的革命老区,著名的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文水刘胡兰纪念馆等。山西目前仍有3490处红色革命遗址,它们具有宏伟而独特的历史价值,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和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
山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总数,占居全国前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省级以上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00多项,其中国家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57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
此外,山西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许多都是国宝级藏品,如运城稷山县青龙寺的明代藏经《永乐南藏》,约有近千册,规模为宋元藏经二倍,其珍稀程度仅次于宋元藏经。以及民国年间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山右丛书初编》,荟萃了唐代以来山西籍名流才俊的学术著述,凡355卷,具有极高的学术和资政价值。均为各级各类文物、博物、图书、档案等机关和部门保存。
风景名胜——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5000年的悠久历史、“两山一河” 的山川形胜,给这片神奇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基础。
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风光资源丰富优美。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气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北武当山、灵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点;黄河壶口瀑布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等。
山西还建有庞泉沟、芦芽山、历山、蟒河、天龙山…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致各异,“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 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正所谓: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
山西行:走进 山西晋中、太谷县
2023.7.15走进太谷城孔祥熙故居
孔祥熙故居:坐落在太谷城内无边寺的西侧太谷师范学校院内,是太谷城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府邸。
孔祥熙是20世纪初期政治家和商人,这座豪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他的鼎盛时期。该府邸是清代中期建筑的杰出典范,是太谷城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此类宅邸。整个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大院落,各有特色和功能。
宅院坐南朝北,东西宽91米,南北长69.5米,占地面积6324.5平方米,由多个横向排列的套院组成,每个套院均沿中轴线方向分割为多个四合院,主体建筑斗栱飞椽,雕梁画栋,堆金沥粉。各院之间用明廊、抱厦或过厅相隔,相邻的院与院之间的房间与隔墙面,有六角、八角、长方形等各式窗户装饰,造型各异,风格奇特。
第一院又称正院,规模最大,最富丽堂皇。它被一堵高墙包围,入口处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宝瓶门。大门上装饰着复杂的雕刻和铭文,墙壁上装饰着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华丽窗户。
二进院落称为厨院,是厨房等服务用房所在。由八角门与主院相连。
三进院又称书房院,是孔祥熙个人书房所在。以月牙形大门与厨院相连,设有戏台院和磨庄院。
整座府邸里摆满了古董家具和装饰品,有精雕细刻的屏风、木门,还有紫檀木、乌木等名贵家具。陈列的工艺和对细节的关注证明了孔祥熙及其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宅院原系太谷士绅孟广誉的老宅,建于清乾隆到咸丰年间,1930年为孔祥熙购得。之后只做了布局的修缮,所以现存建筑仍然保留了清中叶时期的建筑遗风。
孔宅现存建筑基本完好,东花园大体面目犹存。总体上看既有北方民居的特点,又有南方园林的特色。是南北住宅和宅园融为一体的实物典范。
孔祥熙宅院还开辟有“历代货币陈列室”,历代货币展分二部分组成,上部为清代以前货币和民国时期货币,下部为中国革命货币。展示了内容丰富的货币,成为历史的见证。宅内陈列着大量弥足珍贵的照片,反映了孔祥熙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也成为研究孔祥熙生平的珍贵史料。
山西行:走进 山西晋中、太谷县
2023.7.15巡礼太谷无边寺白塔、清徐尧庙
无边寺:位于太谷县西南角,俗称白塔寺、南寺。太谷有句俗话,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这是因为无边寺建得很早,寺内有白塔,所以它以塔命名,是北周阳邑县的所在地。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太谷县,老县改为阳邑乡至今。
无边寺,意思是佛法无边。无边寺建在白塔上,白塔以佛法无边而闻名。经过1700多年的风雨,太谷白塔依然雪白。许多美丽的传说,如正光婆婆修塔、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白鹤绕塔等,也使著名的白塔更加神圣和神奇。
太谷:位于西汉置县,当时叫阳邑,城址在现在的阳邑村。到了北周,县城搬到了白塔村,以无边寺的白塔命名。隋朝时,阳邑被改为太谷县,因为它位于太行山的谷口。所以先有白塔村,再有太谷城。
现存的白塔是北宋元佑五年(1090)修建的,全白是太谷城的象征。传说在古代开科取士之年,有几只白鹤降落在塔顶,几只落鹤,太谷县有几个皇榜,所以太谷人把白塔当成吉祥物,代代相传。
太谷白塔:走进塔里,沿着木制楼梯,有一种一步一步上升的感觉。站在白塔上,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孔祥熙四大家族之一的故居;还可以看到被称为华北笔的赵铁山书画院;远处是太谷县的凤凰山全景。
关于“太谷白塔”的传说一:太谷县无边寺白塔高九丈九尺。为什么要修九丈九尺,而不修十丈呢?这里有个传说。据说,自古以来,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十全十美,修个庙建个塔也是这样。当时,修建白塔的主持人主张修九丈九,意思是高山后边有高山,能人后头有能人,不能自高自大,十全十美。
关于“太谷白塔”的传说二:太谷民间相传:古代曾有白鹤几度降临白塔塔顶,而且每次都是开科取士之年,落鹤几只,太谷县即有几人皇榜标名。因此,世世代代,太谷人民都把白塔视为吉祥之物。现如今,白塔身虽经年深日久洁白而未减色,相传塔身表层是用江米浆汁所制,但文献记载为垩色(即可用于粉刷墙壁的一种白色土)所制。前一种说法有待考证,后一种说法较为可能。
关于“太谷白塔”的传说三:据传说,太谷城内无边寺的白塔刚建起时不是白色的。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经过风吹雨淋日晒,白塔的颜色不好看了,人们都很着急。以前,太谷城内有个叫王正光的人,家庭比较富裕。
他有个婆姨,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人们叫她“正光家婆姨”。此人精明能干,乐善好施,德才兼备,能言会说。王正光早逝,她寡居门庭,在邻里中享有威信。她看到太谷白塔年久失修,不甚雅观,就主动捐施银两,并发动乡亲们出资维修。
白塔修好了,刷成什么颜色呢?她请匠人们用软大米面和胶和起来,刷在白塔上,把个白塔刷了个通白。用这种材料涂刷,柔丽白软,坚固耐实,颜色经久不变。太谷上了年纪的人一提起白塔的白颜色,就说“那是人家正光家婆姨办的好事”!
清徐尧庙:位于清徐县孟封镇尧城村。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金天会三年(1125年),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清屡有修葺。寺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 4200平方米。现存建筑帝尧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
山西是古建的殿堂,随处一座村落里都有可能藏着惊艳的古建和厚重的历史。作为匠作发达之地,山西古建中的藻井从时代上而言,上迄辽代,下至民国,几乎可以完整的勾勒出中国藻井的发展谱系。从样式上而言,山西藻井多采用层层斗拱悬挑而成,即“出跳式”藻井,具有极佳的观赏性。
清徐尧庙,位于清徐县孟封镇尧城村,为纪念帝尧而建,属清源县帝尧殿古“八景”之一的“陶唐古迹”,系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书·地理志》记载:“晋阳本唐国,尧始都于此。” 太原市清徐县尧城村是尧帝最早立国建都的地方,后因水患迁都至平阳(临汾)。
1953年,考古学家在清徐县都沟村发掘出与尧舜禹时代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存,成为尧帝早期建都清徐尧城的重要佐证。清徐尧庙坐北朝南,呈方形布局。始建年代无考,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正统年间重修,清朝补缮的古建筑,兼有三代特色。
该建筑平面近方形,外看是一座殿,从空中俯瞰却是一座亭,四四方方,四边有副阶周匝的插廊,似殿非殿,似亭非亭,实为少见,殊为珍贵。古人大匠运斤,不计其烦,优美的建筑后面,既有智慧,也有态度。
主建筑尧王殿,传说是在帝尧"宫室"遗址上建造。面阔五间,进深五间,边长14米,高12米;重檐歇山顶,上檐施重翘五踩斗栱,共36攒,下檐施单昂单翘五踩斗栱,共44攒;四周围廊。
尧王殿:也称无梁殿,即无金柱、无平棋天花板、无梁架结构,以檐顶斗拱向里出跳,形成庞大地木构斗拱式藻井。藻井分三层,底层出六跳,方形;中层出跳五层,亦为方形;上层出跳六层,为八角形收束;层叠向上,构思精巧,匠心独运,顶绘道教八卦阴阳图案。密密麻麻的斗拱层层化解了屋顶重力,替代了梁架的承重功能。
戏台:为清代所建,面宽三间,深五椽,卷棚顶,施三踩单昂斗栱,明间的雕龙雀替精致华丽。尧庙内还有戏台、九莲洞、奶奶庙、观音庙、四星楼、狐仙庙等建筑。高低有序,形制各异,各院相通,又自成四合院或三合院格局。
山西行:走进 山西太原
2023.7.15走进太原晋祠雨花寺
晋祠:坐落在太原市西南郊的悬瓮山脚下,原为晋国王家家祠,北魏原址重建,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多为唐宋及以后所建。晋祠供奉的是唐叔虞。唐叔虞姓姬名虞,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成王继位时年幼,叔叔周公旦摄政。
成王与弟弟虞自幼要好,一日削桐叶为圭,说亲政后封虞唐国。周公旦问是否有其事,成王曰“戏耳”,周公旦说,“君无戏言”,于是封虞唐国国君,史称“唐叔虞”。“君无戏言”成典。
太原是中国历史上唐朝的龙兴之地。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最后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唐帝国。唐园大概就是一个为此而建的纪念园。
唐园: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
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唐园古建单檐歇山顶、东南北向三面抱厦,2007年重建。横匾“唐园”二字,为明末清初山西著名学者、书法家傅山所书。唐园有一座李世民君臣青铜塑像群。李世民雄才大略,骑高头大马,目光炯炯有神,群臣众星拱月环佑四周。徐茂功和长孙无忌骑马侍立左右,气宇轩昂,满目睿智。尉迟敬德怀抱钢鞭,秦琼和程咬金腰悬宝剑,步行前后,威风凛凛,锐不可当。
唐园"飞龙阁"。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飞龙阁意味唐开国皇帝李渊从这里一飞冲天之意。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晋祠雨花寺:位于晋祠公园的西北角,据说李渊李世民父子起事前到晋祠祈求所谋之事成功,后太原被称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雨花寺还成了唐太宗的“家寺”。走进雨花寺,大雄宝殿有一联,上书“法眼圆通世出世间皆妙谛,雨花严净人非人等悉归宗”。
话说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起兵之前曾来此寺烧香许愿,果然得了天下。而最广为传颂的是,唐高祖李渊曾任太原留守,隋朝末年,眼见天下大乱,有人劝他起兵,李渊开始不肯,后其子李世民到雨花寺烧香许愿,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举事之前,专程前往晋祠,在唐叔虞祠中祈祷,企盼这位晋国的开国之君,保佑他们父子取代隋王朝而争得天下。当年武王伐纣,而唐叔虞正是武王之子,求他来保佑寓义深刻。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李氏父子起兵反隋,仅仅126天便攻占长安。第二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都长安,国号便取自叔虞之唐,从此掀开了中国历史上极为辉煌的大唐盛世。
太原市蒙山景区:是山西太原有名的避暑胜地,这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溪流潺潺,夏季尤为凉爽,尤其是泰然自若的千年大佛,给人一种穿越般安详的感觉。“魅力晋源,美丽蒙山”拾级而上,“晋佛缘”青石底座,四平八稳,不泣离别,不诉终殇,醒知梦空世已桑田,一种远离都市的喧嚣,净化心灵之感油然而生。
山西行:走进 山西太原
2023.7.15亲近太原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晨光初照,蒙山方醒,透着一千四百多年的神秘,像一位深沉的高僧独坐于群山之巅。这便是古时称“晋阳西山大佛”的蒙山大佛。他身高八尺,目睹了北朝霸府的雄姿,隋唐盛世的荣光,是历史上第一座摩崖石刻佛像,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匍匐在大佛的脚下,任它慈善的目光,穿透世事迷雾,倾听刻石的回响……
亲近蒙山大佛,漫步于御驾桥,踏着唐高宗李渊与高宗李治以及武则天的脚印,感受着帝王们雄霸九州的历史气息,御驾桥,桥长15米,宽8米。桥面和桥栏是近年来修复的,但桥拱是原件,是用150块条石砌成。桥拱中间的饕餮是祈求它能吞掉洪水,不使桥面被漫。
穿过镌刻“开化寺”的排窑门洞,72级台阶是过去朝礼大佛必经的拜佛古道,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开化寺所处的位置就是远观大佛的绝佳位置。曾经的开化寺规模十分宏大,分为前寺和后寺。最早修建的是后寺,位于大佛处。源自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所建的并州大岩寺,目前有待庄严。
前寺是在北齐天保二年即公元551年,开凿大佛时所建。当时文宣帝高洋为了体现皇家贵族和僧俗信众远瞻大佛时的虔诚并合乎佛教礼法下令在大佛南一公里远的地方修筑前寺并赐额开化。
开化寺连理塔,邑志称释迦如来舍利塔。始建于宋代淳化元年即公元990年,距今已有1020多年历史了。两塔南北并立,南塔额为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额为定光佛舍利塔。因两塔基底相连,故称连理塔。
这两个塔形制相同,塔平面成方形,均高8米。塔身边宽各3米,高2.5米,正面均开青石卷门,隐刻卷草花瓣,门楣饰火焰。另三面各劈半开门直棂假窗,塔檐砖叠涩十一层,出檐0.5米,高1米。塔顶层层内收,成方形台座。塔刹呈八角形亭台式,顶部装饰均已塌落。
经考察,原塔顶上砌有八角莲瓣三层和小佛龛一层,极顶为八角宝珠。典型的由唐到宋的过渡形成。连理塔是太原仅有的花塔实例,是山西最古老的佛塔之一,也是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的一个稀有范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铁佛殿:始建于隋末唐初,后因战乱被毁。如今的铁佛殿是2009年参照唐代皇家庙宇的建筑风格在原址上修复的。这座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规模等级十分高。整体感觉颜色单一,质朴雄厚。
楼檐舒缓,斗拱硕大,榫卯结构,抗震系数高。与殿内的唐代铁佛风格协调一致。大殿正中莲花须弥宝座上高坐的是释迦牟尼佛像。高2.6米,重4.2吨,与旁边迦叶立像已经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蒙山晓月:蒙山晓月为太原八景之一,蒙山位于今晋源区罗城村西。蒙山晓月,优美的自然景观逐渐呈现在眼前,湖水碧绿如玉,古老的水车缓缓地转动。沿着碧波荡漾的湖面转换视角,在瀑布的上游,呈现出荷叶清潭,怪石耸立,平湖倒影的优美景致,此时的山间凉风习习,空气尤为清新。
沿着潺潺的溪流,顺着景观石阶,穿过观音堂与园子沟,一品蒙山,漫步在松林中的石阶路面,留恋于净池间,拾级而上,蒙山大佛张开神秘的面纱,徐徐呈现在眼前,转眼间来到了第一处观景平台,沿着佛光普照的台阶抬头仰望,这座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的摩崖佛像,已完全呈现在眼前。
山西行:走进 山西太原
2006.12.30在太原晋祠博物馆
太原晋祠博物馆:博物馆内,有一座建于公元1526年,代表中国王氏宗祠的子乔祠。这是明代重臣王琼为纪念先祖太子晋所建。祠内有保留至今的历代王氏族谱,足以证明太原王氏就是中华民族王氏的开元始祖。
子乔祠:是晋祠内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是中国现存的少数的帝王家祠之一。晋溪园建成于明嘉靖五年(1526),园内正室翁溪堂曾设王氏列祖灵位,为王氏祖堂。
太原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公布晋祠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4A级别旅游景区。
2015.5.25
晋祠之铭唐碑序,晋王贤明唐叔虞。
太原公子太宗基,雨花寺里沐花雨。
铁人留痕金人台,圣母邑姜现神迹。
周柏唐槐绿荫浓,难老泉水永不息。
名奉圣寺复生槐,一贴膏药显灵异。
水镜台前对越坊,鱼沼飞梁盘龙奇。
柳女悲情水母楼,王祖子乔先人籍。
小我求索行大道,盛世和平万方立。
山西行:走进 山西太原
2023.7.15亲近太原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一座山一尊佛,佛即是山,山即是佛”。蒙山大佛开凿于南北朝北齐天保二年,即公元551年。由文宣帝高洋开始历经5位皇帝,24年凿成。史书记载蒙山大佛像高二百尺,也就是63米。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位置极佳。而且蒙山大佛位于北齐王室所居住的古晋阳城的西北方,西北在八卦中属于乾位。所以凿大佛是为了护佑晋阳宫,也护佑北齐王朝能够永葆昌盛。
《北齐书》记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所以“蒙山大佛”也称为“西山大佛”。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每一处都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仅凭着文字记载未免过于苍白缺乏说服力。古人虽然已经逝去,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许多建筑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都散发出让人震撼的魅力。
悬空寺:坐落在大同市浑源县城南5千米,北岳恒山翠屏峰下金龙口西岩峭壁上。始建成于北魏晚期(约公元6世纪),金、元、明、清屡有修葺。悬空寺坐西朝东,背靠翠屏,面对恒山。
全寺有殿宇楼阁40间,峭壁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基上立柱,嵌固在悬崖斜壁上,连成整体,支撑起悬空寺的主要建筑之教殿。中隔断崖,飞架栈道相连,造型极其惊险。
悬空寺不仅建筑惊险奇特,而且位置布局、形制装饰,都是对称之中有变化,分散之中有联系,参差有致,虚实相生。远远望去,犹如一群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层楼飞阁,镶嵌在万仞峭壁之间,惊险神奇,动人心魄。寺内共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的佛像80余尊,颇富艺术价值。
广胜寺: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其中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广胜三绝”,是弥足珍贵的宝藏。中国最美世界最高多彩琉璃塔广胜寺飞虹塔,自建成至今近五百年中多次遭遇强烈地震均岿然不动,足见明代匠人的建筑技艺精湛超群。
广胜寺下寺旁的水神庙明应王殿,元代壁画“古广胜上寺图”中,可见飞虹塔金光闪闪,暗合《西游记》中金光寺故事情节。飞虹塔通体镶嵌五色琉璃部件,其构造繁杂、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绕塔而行,抬头仰望,让人不由得对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连连赞叹、肃然起敬。
天龙山石窟:在太原市的西南23千米龙山之巅,是中国稀有的道教石窟,元太宗六年(公元1234)年由道士宋德芳主持开凿。龙山石窟规模不大,整个石窟造像浑厚古朴。
全窟八龛,凿有老子、三清等雕像共40余尊,大都保存完好。这些石雕造像风格古朴、庄重,手法凝练,衣纹简洁、典雅。窟顶雕有莲花龙凤图案,西侧及前壁有元代题记,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山西行:山西览胜
山西省地貌、水文等条件复杂多样,造就了山西形态万千的自然景观。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幽雅秀美以及北武当山五老峰,山色不同,形态各异。
境内河川以黄河、汾河为代表。上千条河流或汹涌澎湃或涓涓细流,岸边秀峰林立,景象万千。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市县,流程965千米,壶口瀑布、大禹渡等景观闻名中外。
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山西现存古代建筑数量多,文化价值高,居全国前列。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永乐宫等名扬天下。形态万千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王莽岭——八百里太行最高峰;云丘山——世界三大冰洞奇观之一,云丘山雄奇险峻,风光秀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历史上享有“河汾第一名胜”的美誉。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康熙赐名“午亭山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陈廷敬的故居。这里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蝶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相府建筑群,极具观赏性和考古价值,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王家大院:素有“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 “ 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它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
王家大院同为历史上晋商文化的代表,也都是我国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王家大院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上,目前开放的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达4.5万平方米,尚不足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整个大院主要以高家崖建筑群和红门堡建筑群为代表,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是典型的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红门堡主要是当年王家长辈世代居住的地方,高家崖则是在王家鼎盛时期,由王家二兄弟王汝聪、王汝成修建的。
乔家大院:位于晋中市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又名在中堂,屋主曾是被称为“亮财主”的清朝末年著名晋商乔致庸。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晋商乔氏家族的祖宅,由在中堂、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和花园组成,总占地面积24000余平方米。
其中,在中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保存完好,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从空中俯视,院落恰似一个“囍”字。
乔家大院里的文化遗存也极为丰富。走进大院,满眼皆是砖雕、木雕、石雕,各种各样寓意吉祥、教化、希冀的图案,布满门楣、梁柱、护栏、房檐、窗棂、影壁。如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象征家族繁衍的葡萄,象征大富大贵的牡丹,喜鹊登枝、梅兰竹菊、麒麟送子、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等艺术设计,不胜枚举。
其造型繁复而不杂乱,紧密而不淤塞,生动而不粗俗,典雅而不晦涩,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这些美轮美奂的图案,巧夺天工的雕刻,将一座青砖灰瓦、高屋厚墙的建筑,变成了一座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情趣,充满生命灵性的院落。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登上大院的屋顶,俯瞰被太阳余晖镀上金色的建筑,似乎能看到那些曾经在大院里生活过的乔家人,一个一个从历史的深处走来。
天涯山风景区:位于原平市子干乡境内,以天涯山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依托,以2600多年前历史人物介子推的"精忠纯孝" 精神为主题,将生态观光旅游与现代文化体验有机结合。主要景点为天涯神韵、石鼓祠、忠孝台等。
中国煤炭博物馆—“煤海探秘游”【中国煤炭博物馆】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中国煤炭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专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机和展示中心。
中国的煤炭储量虽然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但却是世界上煤炭生产与销售最多的国家,产量和销量占全球的一半,其中1/4来自山西。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的煤炭产量和外调量,不仅位居全国之首,而且拥有全部14个煤种。鉴于山西煤炭在全世界都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国家把中国煤炭博物馆建在太原。
山西地质博物馆:是一座专业科技类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共有藏品5.1万多件,藏品丰富、种类齐全、稀有性和独特性俱佳。其中发掘和收藏的山西山西鳄、王氏鳄等化石,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山西地质博物馆由“穿越时空”、“远古物种”、“大地宝藏”和“物华天宝”四个主题展厅组成,呈螺旋状向上伸展,分别展示山西的地质历史、生物演化、矿产资源禀赋和矿物岩石精华。
晋国博物馆—全国第一座晋文化专题博物馆【晋国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的平台。
山西行:山西览胜
山西风光旖旎、文化厚重,雄浑大气的好山好水承载着饱经沧桑的历史古建和文物古迹。八百里太行在山西崛起,五千年文化在山西沉淀,这里有“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晋商传奇;
这里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31处,有全国80%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是古建筑的博物馆;这里的黄河九曲蜿蜒,这里的长城雄伟壮阔,这里的老陈醋香酸绵长,这里的刀削面越嚼越香,这里是寄托着亿万华夏儿女乡情乡愁的“根祖圣地”。
晋善晋美,晋在眼前,走进山西,走近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这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特色风光和历史人文,诠释着山西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深邃,展现着山西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有神农尝百草、舜耕历山、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今有亮丽名片“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彰显“山西本色、自然出色”。“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山西博物院欣赏晋侯鸟尊感受晋国霸业,在北齐博物馆欣赏千年壁画,在临汾博物馆追寻远古足迹,在运城博物馆感悟盐运风云,山西的197家各级各类博物馆会带给每个人不一样的惊喜。
黄河之水,西出雪原,东归沧溟,躯贯华夏,魂系壶口。这壶水滋润了九州,孕育了华夏春秋,这壶水更是母亲河黄河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是中国大地上的一幅壮美画卷。
从历史脉络来说,游山西就是读历史,作为中华文明的百科书和中华文化的聚宝盆,历史文化就是山西的宝贵资源,五千年华夏文明绵延不绝,在这方厚重质朴沧桑的土地上从未停止生长。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这里有30多万处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其中古建筑369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山西占了全国80%以上,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奇特的存在。
山西境内的襄汾丁村文化遗址、朔州桑干河上的峙峪遗址都是原始文化的重要见证。上古时期的优美神话和传说,如黄帝斩除蚩尤、尧帝建都平阳、舜帝躬耕历山、大禹治水等都与山西有关。
《诗经》中的“唐风”、“魏风”,讽喻时政,咏叹劳作,都是来自山西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在长期的民俗传承中,山西民俗形成了古朴淳厚、粗犷豪放、多元交融、博采兼收的区域特征,使之成为黄河民俗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长治市武乡县,如今该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景点,该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馆内可以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在这座纪念馆可以看到百团大战半景画馆、窑洞战景观 、“和平颂”主题公园等。
作为全国最大的抗战历史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中心之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藏丰富,拥有各类藏品8000余件……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声声深情的讲述,让孩子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更好地了解太行抗战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华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占地150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宽80米,高达50米,象征着上下五千年,华门三年建成,比法国凯旋门高0.4米,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 “天下第一门”。
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外的黄河岸畔。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其名扬天下声播四海。
雁门关:“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雁门关,一个中华文明难以忽略的地方,凛凛北风吹散了数不清的历史过往,漫漫古道见证了道不尽的悲欢离合。雁门关下还曾行走过一群游吟的诗人,他们字字珠玑、笔笔生花,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同繁峙县的分界线的平型岭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现在叫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于关堡遗址),真可谓峻岭雄关。
杀虎口:也称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建于明朝,古称参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大寨:位于山西昔阳县城东南5千米的虎头山下,阳涉铁路和207国道穿境而过。大寨地处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总面积1.88平方千米。大寨原是贫穷落后、生存条件恶劣的小山村。
解放以后,大寨干部群众依靠集体经济力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改变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凡成绩,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寨人高举改革开放和艰苦奋斗两面旗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大寨的经济建设和精神面貌出现了快速的发展。
今天的大寨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农业科技全面普及,保证了粮食作物的稳产和高产。同时,大寨还结合自身条件,内引外联,开办了衬衫厂、乳品加工厂、水泥厂等企业,并大力发展旅游业,如今的大寨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
山西行:走近山西历史名人
华夏名人出三晋,山西是一个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悠久辉煌的历史,美丽富饶的山河,为山西造就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在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同时又影响着山西乃至全国的命运。在中国历史上,山西大地上涌现的各种优秀人物,群星璀璨。
《致敬著名历史人物》
山西省著名历史人物(部分):(名单排序不分前后)
著名古代人物:史前蒲伊(尧师)、尧(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舜(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禹(,夏朝开国君王)
先秦:箕子、傅说、叔虞、晋武公、荀息、重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狐突、狐偃、介子推(割肉救主,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他)、祁奚、赵盾、董狐、程婴、韩厥、魏绛(魏庄子)、师旷、羊舌肸、董安于、尹铎、赵鞅、智伯;
豫让(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赵毋恤、猗顿、尸佼、蔺相如、荀况(荀子,思想家)、赵雍、李冰,张仪(战国纵横家)、赵武(赵氏孤儿主人公)。赵简子(赵国奠基人)、赵襄子(赵国建立者)、魏文侯(战国第一霸主)、
两汉三国:郅都、卫绾、卫青(抗击匈奴的名将,收复河套开地千里)、霍去病(闪电战鼻祖)、霍光(三朝元老,麒麟阁功臣之首)、班婕妤(西汉才女)、温序、郭泰、郭大、卫觊、王烈、关羽(忠义千秋,被尊为“武圣”)、张辽(曹魏名将,八百破十万,威震逍遥津);
贾逵、乐详、王昶、王沈、裴秀(中国制图学之父)、貂蝉、徐晃(曹魏名将)、王允(设计诛杀权臣董卓)、乐羊子(魏国名将,攻破中山国,乐毅先祖)、毋丘俭(大破高句丽,两破丸城,几亡其国)、卫阶(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两晋:先轸(兵家祖师爷,晋国名将,西距秦,南破楚)、贾充(西晋开国功臣,谋士)、孙楚、王浑、王济、裴頠、贾南风、郭璞(训诂学家)、邓攸、温峤、鲁胜、卫铄(卫夫人,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孙盛、孙绰、郭澄之、慧远;
法显(中国第一个远赴天竺取经的高僧,著有“佛国记”)、刘渊(十六国前赵政权建立者)、刘聪、刘曜、石勒(十六国后赵政权建立者)、石虎、慕容永、卫玠、周德威(前晋名将)、石敬塘(五代后晋政权建立者)、
南北朝:周续之、裴松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王玄谟、裴骃、柳恽、裴子野、王僧辩(与陈霸先一起平定侯景之乱)、拓跋珪(北魏建立者)、拓跋焘(“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统一北方)、拓跋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王慧龙、王遵业、尔朱荣(军事奇才,三千破三十万,活捉葛荣,大败陈庆之)、贺拔岳、昙鸾、高欢、高洋、斛律光(北齐名将,多次大败北周)、王峻、裴让之、唐邕、独孤信、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策略,加速了秦统一的进程)、王思政(西魏名将),
隋唐:薛道衡(隋代第一才子,是当时权倾一时的名将杨素唯一敬重的人)、王通(隋代教育家,唐朝凌烟阁近乎一半的功臣师从于他,有“文中子”之称。)、薛世雄、薛举、裴蕴、裴寂(太原起兵的谋臣,大唐第一位宰相)、刘武周(隋末起义军领袖);
王劭、裴矩(隋朝著名外交家,地理学家)、温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绩、尉迟恭(凌烟阁功臣,民间门神)、王方翼、王勃(初唐四杰之首)、窥基、裴行俭(平定西域,是一位深谙阴阳之道的军事家)、薛仁贵(大唐名将,与李绩灭亡高句丽,随后他又率军平定铁勒九姓的叛乱)、裴炎、武承嗣、狄仁杰(唐朝名臣);
武则天(千古第一女皇,建立大周)、武三思、宋之问(唐代著名诗人,律体的开创者,“仙宗十友”之一)、薛稷(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薛曜、薛讷、张守珪(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确保了开元盛世的边境安定。)、王之涣(边塞诗人)、裴耀卿(疏通漕运,关中自此连年丰收);
王翰(诗人)、王鉷、封常清(中唐名将,灭亡大勃律)、王维(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王昌龄(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薛嵩、王缙、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吕温、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白居易、白行简、王播、王涯、裴度(元和中兴第一名臣)、张彦远(唐代著名绘画理论家)、吕洞宾(道教人物);
柳冕、温庭筠、唐彦谦、司空图(著名诗论家)、张果老,杨玉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敬晖(唐朝宰相,与张柬之一起发动神龙政变,复辟李唐江山)、裴行俨(隋末猛将,有万人敌之称,是隋唐演义中裴元庆的原型。)、张巡(孤军死守睢阳,杀伤安史叛军数万)、柴绍(凌烟阁功臣)、唐俭(凌烟阁功臣)。
五代:李克用(帮助唐朝平定黄巢叛乱)、李存孝(五代第一猛将)、荆浩、郭崇韬(后唐杰出的军事家,独自领军灭亡后梁,前蜀,战功赫赫)、李存勖(五代后唐政权建立者,灭后梁,并岐国,吞前蜀,使后唐版图达到巅峰)、安重诲、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刘知远(五代后汉政权建立者)、刘崇(十国北汉政权建立者)、刘承钧、李筠(后周名将)
宋辽:司马光(著名史学家,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王全斌(北宋开国名将)、党进、王溥(四朝宰相,编撰“唐会要”开创这一史学新体例)、刑抱朴、杨业、刘继元、呼延赞(北宋名将)、毕士安、文彦博(北宋四朝宰相);
郭若虚、杨延昭、杨文广、高克明、狄青(宋仁宗时期第一名将)、孙复、刘羲叟、司马池、司马康、王居正、王诜、王彦(抗金队伍“八字军”创始人,民族英雄)、马远、萧照、赵鼎(南宋中兴第一名臣)、杨存中、孟宗政(南宋抗金名将)
金元:胥持国、郝天挺、胥鼎、高汝砺、杨云翼、陈规、雷渊、孙威、宋德芳、刘祁、刘郁、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张德辉、郝经、薛景石、许国祯、许扆、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被称作东方莎士比亚,代表作“窦娥冤”);
姚天福、孙拱、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梧桐雨”)、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刘致、乔吉、贾鲁、吕思诚、萨都刺、元好问(金元之际文坛盟主)、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倩女幽魂”)、
明朝:高巍、侯琎、罗贯中(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作者)、解一经、解一贯、薛瑄(明代伟大的思想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常伦、陈卿、乔宇、王琼、李瀚、周鈇、任环、杨博、孔天胤、王崇古、张四维、王国光、褚鈇、王家屏、张养蒙、麻贵(万历时期的名将,抗倭,平蔻,战功赫赫,与李如松并称“东李西麻”)、张铨、曹于汴、张凤翼、孙传庭(明末名将)、韩爌、鲍承先、张慎言、史德威、曹文诏(明朝第一良将,剿灭多支农民武装)。
清朝:白胤谦、贾汉复、程康庄、朱之俊、傅山(道家学者,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有“医圣”之名。)、常大忠、于成龙(一代廉吏)、于准、戴廷栻、阎若璩、吴雯、吴琠、张泰交、范鄗鼎、陈廷敬、田从典、李毓秀、裴幰度、刘璋、任举、孙嘉淦、宋廷魁、徐昆、张佩芳、康基田、祁韵士、李銮宣、张敦仁、曹顺、栗毓美、祁贡、仝卜年、张穆、祁世长、杨尚文、徐继畲、乔松年、范守义
近现代人物革命家:高君宇、续范亭、贺昌、薄一波、彭真、傅作义、华国锋、李雪峰、冀朝铸、纪登奎、姬鹏飞、程子华、柴泽民、常芝青
开国将领,元帅:徐向前;上将:赵尔陆、董其武;中将:常乾坤;少将:王晓、王展、王兰麟、王庆生、车敏瞧、牛明智、史进前、史景班、白云、吕义山、刘苏、刘忍、刘静海、许志奋、李文一、李懋之、杨文安、吴效闵、谷景生、张政、张子珍、张子明、张中如、张文舟、张世珍、张廷桢、张英明、张柱国、张梓桢、张献奎、范富山、胡尚礼、胡荣贵、茹夫一、段士楷、柴启琨、高德西、阎捷三、梁中玉、智生元、薛克忠、贺明、冯梓
将领:傅全有、徐小岩、张工、张志坚、裴怀亮、邢永宁、徐春阳、王作义、章沁生、王继堂、李买富、王伟、刘亚红、王吉连、霍玲、张学义、白吕
政界:任建新、刘云山、王岐山、李毅中、胡富国、李立功、令狐安、王君、刘京、王云龙、赵沁平、高虎城、焦焕成、霍士廉、支树平、王万宾、郑卫平、王新宪、石泰峰、阴和俊、王伟中、马晓伟、胡玉亭。
社科:范守善、牛憨笨、任之恭、李静海、马洪、胡乃武、李方桂、张高里、张翠平。
劳模:李顺达、郭凤莲、陈永贵、申纪兰、陈步亮、李双良、宋立英、车安奎
其他:乔致庸,傅作义,阎锡山。
山西省,仅闻喜县见之史册的名人有地理学家裴秀、文学家郭璞、历史家裴松之、法学家裴政以及唐代名相裴度、南宋名相赵鼎、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等。其中裴氏家族历代做过宰相的有五十九人,做过将军、尚书、御史等的有二百多人。
宋代名相司马光曾说:“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 2000多年来从这个村子里面走出了300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员,其中59个是宰相,59个大将军,55个尚书,25个节度使,刺史211人,太守77人,3个皇后,4个太子妃,还有21个驸马爷,有117个人考取了进士,其中状元就占到了11位。在唐朝200多年的历史当中,平均每17年就从这里走出一名宰相,所以这里被称之为“宰相村”。
中国历史以来,在山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杰出的思想家,著名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遗产。
世界和平家园王小平 / 2024年6月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