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李安在为纪念胡金铨而举办的「岛屿江湖:武侠在台湾」影视特展上说,胡金铨将蒙太奇手法以及从京剧中衍生出来的动作编排,成功地融入了《侠女》中,他能在那个年代拍出这样的作品相当令人振奋。
他坦言,胡金铨对他的影响很大,他电影中的视觉感、空间处理的美学、角色之间的关联与互动,都是受这部电影的启发。
不难看出,《侠女》这部电影在李安心中的地位。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侠女》刚上映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得到观众和业界的认可,直到它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之后,才被很多武侠电影人各种致敬与模仿。
那么,这部被誉为是“华语武侠标杆”的电影,又是如何在电影业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的年代拍摄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侠女》的幕后故事。
1966年的某一天,胡金铨把剪了几次的《大醉侠》样片拿给邵逸夫看,没想到邵逸夫还是不满意,竟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他:“小胡,你要多跟小徐(徐增宏)学习”。
这句话看似没什么毛病,但对于像胡金铨这样一个先拿起导筒,并且还出演过上百部电影的“前辈”来说,无疑就是一种“侮辱”。
自从《大地儿女》亏了钱以后,胡金铨就深知自己不被重视,先是刚拍了两周的同题材电影《丁一山》突然被叫停,后又被当众指责不如一个新人。
这让胡金铨的内心苦闷到了极点,长期的自我压抑下,他就萌生了离开邵氏的想法。
于是,不甘受辱的胡金铨在接到沙荣峰的邀请后,也不管他与邵氏的合约有没有到期,就跳槽到了台湾联邦影业。
胡金铨到了台湾之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龙门客栈》(1967年10月上映)就让联邦影业赚了个盆满钵满,用胡金铨的话说就是:“《龙门客栈》为联邦影业赚了一个片场。”
这份“投名状”,胡金铨原本打算拍完《大醉侠》就在邵氏开拍的,不想却意外地成全了联邦影业。
《龙门客栈》获得了港台及亚洲其他地区的票房胜利,不仅掀起了东南亚的观影热潮,还打破了多个国家的票房纪录。
同时,《龙门客栈》的成功,也让胡金铨名声大噪,于是他就打算乘着盛名继续用联邦公司签约的演员,迅速开拍一部更大制作的武侠电影。
而这部电影,正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同名篇章改编而成的《侠女》。
胡金铨开拍《侠女》的时候,距离《龙门客栈》首映才刚刚过了两个月,看似比较仓促,其实胡金铨已经提前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
《侠女》在《聊斋志异》中,只是一篇很短的故事,全篇不过寥寥数千字,年代背景也不详,根本不足于支撑拍摄成一部大制作。
胡金铨用了半年的时间,才将它与“宦官横行”的明代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侠女》的影视脚本。
不仅如此,还在拍摄《龙门客栈》的时候,胡金铨就已经开始着手创作《侠女》的分镜图了。并且,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确定好了让徐枫担纲女主角。
徐枫后来在采访中也曾透露过,当她得知自己会在下一部胡金铨导演的戏里做主角的时候,是害怕多于高兴的。
据石隽回忆,《侠女》一共拍摄了3年零6天,但在《胡金铨电影美学作法》一书中,胡金铨说这部电影的实际拍摄时间其实并没有这么长。
“拍摄期间因为给联邦影业搭建片场和李翰祥投资失败的事情耽误了很长的时间,真正的拍摄时间,差不多也就一年。”
胡金铨刚到台湾的时候,联邦影业还只是一家发行公司,主要的工作就是接洽香港片商输入片源。
自从有了胡金铨的加入,沙荣峰才开始着手开拓制片领域打造属于自己的摄制团队,而胡金铨也不得不扛起制作部经理的担子,负责购买拍摄机器、搭建片场等。
也就是说,那段时间的胡金铨,并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拍摄工作。
李翰祥投资失败耽误《侠女》的拍摄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胡金铨与冯毅、蒋光超、李翰祥、马力、沈重、宋存孝是拜把兄弟,他们当中有四位是导演,两位是名角,两位是大师,一位是富商,号称“七大闲”。
就在胡金铨在拍摄《侠女》期间,李翰祥的国联电影公司经营不善,处于贷款还不上就进局子的危险境地。
为了帮李翰祥解决债务危机,胡金铨不仅放下了自己的工作,还联合了台湾另外两位大导演李行、白景瑞,与李翰祥共同执导了四段式集锦电影《喜怒哀乐》。
等到拍完四段式集锦电影中的《怒》之后,胡金铨才重新开始拍摄《侠女》。
在那个拍摄条件还很匮乏的年代,胡金铨拍摄《侠女》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当时的设备很难实现对人物的动态对焦,特别是激烈打斗中快速运动的人。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胡金铨想了很多法子,直到他把摄影机固定在中间的一个洞中,让演员拿着一根固定长度的绳子沿着圆圈跑,这才解决了失焦的问题。
然而,这个还不是最困难的,最让胡金铨头疼的问题,是如何在影片中展现高难度的武术动作。
为了拍出他想要的效果,胡金铨首次将蒙太奇手法应用到了华语电影中。
“先让演员在蹦床上连续拍几次向不同方向跳起的镜头,然后再用剪辑的技巧把少4格的胶片连接起来,观众就会因为视网膜残像的原因,看到人飞起来的动作了。”
据徐枫透露,胡金铨导演很重视电影的艺术性,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事无巨细他都会参与。
比如影片中的服装,就是胡金铨根据明朝时期的风格设计的。还有将军府的布景设计,也是胡金铨亲力亲为的结果。
胡金铨也曾解释过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台湾拍片并不像好莱坞那样,有专职做美术、服装的工作人员,全都要导演自己去做,如果自己不亲力亲为的话,工作人员会随便拿一个东西来糊弄你。(摘自《胡金铨电影美学作法》)”
除了对服装、场景的严格把控外,演员如何去诠释角色,胡金铨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石隽回忆说,在拍《侠女》之前胡金铨就特意交代过他:“顾省斋这个角色,他是一个无心名利的人,你要把你在《龙门客栈》中的动作和眼神全都要忘掉。”
此外,胡金铨导演还力求每一个镜头的光影都要完美,比如影片中慧圆高僧背后出现“佛光”的这一个镜头,他就带着剧组拍了7天。
还有竹林大战的那场戏,虽然在影片中只有短短的10分钟,但是胡金铨却足足拍了25天的时间。
其中,杨慧贞从竹梢俯冲而下的画面,还被认为是武侠电影中极为杰出的特技设计和镜头剪辑,国内外的电影人对这个画面的评价都非常高。
山田宏一评价说:“竹林决战的场面,分镜分得好、很精彩,一流的蒙太奇手法让人看得瞠目结舌”。
李安也说过这样的话:“竹子随风摆荡,彼此又有距离产生间隙,没有外力的介入,没有数位的润色,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了空间感,这是一个很棒的镜头。”
为了拍摄《侠女》,联邦影业不惜血本用9个月的时间搭建了3条仿古街道,动用各种技术人员超过1200名,仅仅是这些的成本就达到了1400万台币。
原以为《侠女》上映后一定会大卖,没想到它的商业表现却没有预想中那么火爆。票房失利致使联邦巨大的投资无法收回,胡金铨和联邦的合作也因此走到了尽头。
有关这次分手,胡金铨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在他拍摄《侠女》期间,联邦组了一个草台班子到韩国以他的名义拍片子,利用他的名声圈钱。
他是个珍惜羽毛的人,容不得这种商业伎俩,也见不得观众被欺骗。
再加上沙荣峰也不满他“等太阳落山、等芒草长高才拍”的做法,期间不断压缩制片成本干预他的创作,这些原因导致了他们不欢而散。
不过,坊间还有一种说法,说胡金铨是因为沙荣峰没有兑现给他的红利,才离开的联邦影业。
《龙门客栈》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中外影片票房的最高纪录,按照沙荣峰对胡金铨的承诺,联邦影业应该分给他至少几十万港币的红利,但联邦影业并没有。
这个数目在当时足够拍一部大制作,即便胡金铨再有君子风度,也难免心存芥蒂,所以他才会心存抱怨地对日本记者说:“《龙门客栈》为联邦影业赚了一个片场。”
沙荣峰为什么没有兑现给胡金铨的分红呢?问题出在胡金铨和邵氏的合约上。
胡金铨离开邵氏的时候,还有6部电影的片约没有完成,给了邵逸夫“制衡”联邦影业的可乘之机。
《龙门客栈》在香港大卖后,邵逸夫以“胡金铨片约期未满、剧本是在邵氏创作的”为由向联邦影业施压,要求联邦影业把该片的新马版权廉价卖给邵氏发行。
由于胡金铨的“把柄”在邵氏的手里,联邦影业只能照做。此举令联邦影业在东南亚的市场损失了200多万港元的利润,而这笔钱自然要算在胡金铨的头上。
为了弥补联邦影业的损失,沙荣峰就扣除了给胡金铨的票房红利,但他并没有将个中缘由告诉胡金铨。
沙荣峰本人后来也回应过这件事,他说:“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我都放在了肚子里,别人怎么会知道?”
不知情的胡金铨以为这是沙荣峰故意为之,致使他与沙荣峰的关系恶化,等到《侠女》的票房失利后,这个雷就爆了。
《侠女》没有延续《龙门客栈》的火爆,胡金铨也因此遭到了业界的质疑,即使后来他又拍了《迎春阁之风波》和《忠烈图》,但是都被新一轮的文艺片浪潮给淹没了。
胡金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在外埠中寻找商机,以求得武侠电影的一席之地。
直到1975年,为戛纳电影节选片的大导演皮埃尔·里斯安看中了胡金铨的《侠女》,并全力促成《侠女》的欧洲之行,才让武侠电影的境遇得到了改观。
让胡金铨没想到的是,联邦影业并不相信该片能获奖,所以不愿再追加任何费用。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胡金铨就和朋友凑钱买下了《侠女》在欧美的发行权,然后亲自将其剪辑成了三小时的国际版送往戛纳参展。
《侠女》在戛纳电影节的首场放映刚结束,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胡金铨和一众主创们也受到了罕见的礼遇,在场的影评人和记者纷纷和他们握手、拥抱。
折戟4年后自费参展,实属胡金铨的无奈之举,因为他不相信武侠电影是“粗制滥造的文化糟粕”。
好在《侠女》并没有让他失望,最终拿下了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高委员会技术大奖。
《侠女》在戛纳电影节上引起轰动之后,《迎春阁风波》、《忠烈图》纷纷应邀参加欧、美、澳各洲举办的国际影展,并且还都获得了奖项。
由于他的这几部电影都受到了诸多电影节的赞誉和认可,胡金铨也因此被英国《国际电影指南》杂志,评为了世界五大导演之一。
《侠女》这部电影,服装、道具、布景都十分考究,每一帧画面都精雕细琢,常常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走”的感觉。
李安也曾说过:“胡金铨创造出来的影像,对我的影响,不止电影语言,还包括表达情感的方式,对电影的理解。”
总之,当时国内的电影业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远不及现在成熟,无论是拍摄条件,还是财力、物力,都不足以支撑胡金铨拍摄出如此规模的电影。
但是胡金铨导演却凭着他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做出了超越当时电影规模的成就,并把华语武侠电影推向了国际市场,不得不承认,胡金铨真乃大师也!
网上有好多胡金铨的设计图稿,比如杨慧贞的服饰就是明朝短衣长裙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