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彩云为裳。雄浑壮丽,化育万方……”—这是我们的校歌。
2022年的美丽的秋天,北京,昌平,渥丘园,新的学年拉开序幕。在教委和镇政府的关怀下,9月1日,宁静又充满渴望的校园将迎来她的孩子们。
众所周知,教育不能以利益为出发点。但如果谁把这一个众所周知落实到行动中,谁就成为不务实的浪漫的傻瓜。君子喻于义。日日新的存在需要众多君子成就。
9月开始,日日新进入第17年,在新教育的希望之地上耕耘了16年,结出了喜人的硕果。
作为一所创新教育的实验学校,我们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校园环境创新
日日新是在一个占地133亩的果园里办学。这里有山丘、湖泊,有大片的草地,各种果树,野草野花野菜遍地生长,孩子们在这里自由奔跑。
人在自然中总是能够感到自在和自由,因为大自然没有目的,既不引诱人也不示好人,既不教育人也不嫌弃人。自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于是,在自然中,人是自主的。因为人是自主的,所以人是创造的。人就是在自然中学会了创造,在土壤里种植,把蚕茧织成丝绸,提取矿物发展工业,制作乐器抒发感情⋯⋯孩子在自然中发现、探索、破坏、搭建、感受、思考,形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找到自己与万物的关联方式,得到自己自处的方式,习得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自然让孩子更有耐心和耐力。自然是有节律的,顺应自然便可克制人的欲望,使人自然地生出耐心与耐力。种下种子要等它成熟才能享用,捕捉蝴蝶要静观时机,观察蚂蚁要付出时间,捡拾蝉蜕要付出寻找的耐心,爬山要付出耐力……这种耐心和耐力,让孩子们具有不把困难当作困难的无畏的品格。
孩子在自然中玩耍,想象力得到充分释放,一片树叶可以当床、当船、当伞、当锅、当衣服、当蔬菜、当扇子、当旗子……一根木棍可以当马骑、当枪炮、当扁担、当房梁、当金箍棒、当拐杖……孩子们用自然之物玩过家家、玩打仗、玩搭建,都需要创造和想象。因为自然之物需要加工创造才可以游戏,孩子就会变得心灵手巧。所以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二、理念创新—自然而然的教育观
一个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每一个个体都是珍贵的。尊重孩子使之自信,每一个自信的孩子组成一个民族的自信。教育就是做一个好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从而建设我们的社会。所以,我们提出了“自然而然的教育观”。
什么是自然而然的教育?在这里,自然而然是作为一种观念而非一个词汇存在的。作为词汇,它的意思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作为观念,它指的是人力要像自然那样为无为而无不为。教育的存在,本身就是人力在进行干预,在这一点上是存在就先于了本质。那么怎样干预才是有利于孩子们的?也就是说教育该形成什么样的本质呢?我们认为,教育应该尊重人成长的自然性,尊重成长的模糊性和隐秘性,尊重成长的自主性。人的成长的自然性不需要我们创造,需要的是认识和适应,需要的是保护它不被伤害。若能实现这一种尊重,需先做到尊重生命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个体性。要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个体,在一种真实的状态下才能成长。人的成长是不可量化的,不像是生产产品。生命充满了变化、转折、奇遇、未知。创造并不发生在确定性中,而是发生在不确定性中。一个崭新的生命诞生,从遗传的角度看,这个生命又是古老的,这个新生命的基因中的记忆需要和这个世界发生链接,构成新的经验和思想。一缕阳光如何打开了孩子的心扉,一阵花儿的芬芳何时能够激发起某种渴望,这些都是模糊和隐秘的。不给孩子们留白,不给孩子们自由,孩子如何建构自己的理解的世界?教育的有为恰恰是保护成长的模糊性和隐秘性,让孩子们得以建构自己和创造自己。孩子不管年龄大小,一经孕育,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成长的主体性需要得到保障。提倡尊重成长的自主性就是保障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性。
三、管理制度创新
教育是爱,是美,是智慧。是一个心灵温暖一个心灵。如果让老师爱学生,老师需要被爱。如果老师要尊重学生,老师要被尊重。如果老师要信任学生,老师要被信任。
教育是平和的,是包容的,是安静的。所以日日新对老师没有绩效考核,不进行评优和惩戒,对学生不比较,不排名,不选班干部,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都有责任,通过劳动进行服务。
学校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为法则,以真实为底色,以平等为基石,建立人和人之间互相尊重与信任的文化,用制度保障所有人的安全。
学校提倡管理的目的是服务,我们的行政部门叫做行政服务中心、教师服务中心、学生服务中 心、后勤支持中心。教研中心的目的是培养和支持教师,使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不断精进, 使各学科教研组不断深化教学研究。
日日新的文化是尊重与信任、真实与平等。这种文化落实在师师关系、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中。
四、教学创新
(一)教学使命
教学不仅仅是方法和经验,一个学校首先要确立他的教学使命。我们对教学使命的理解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理性健全、精神健全。
为了抵达这样的使命,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素养应该用涵养的方式培养。我们把学生的学习素养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好奇心、探索欲、创造力。第二层是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第三层的思考力、思维结构。学校的教学设计围绕着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素养而进行。
(二)教学方式改革
让教学附属于学习,让教学在教室里生成,杜绝灌输、训练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安全,尊重所有的错误,让思考和感受同时发生,进行真实的学习。
1. 综合性课程的实验。我们把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学习方式大胆地放在学科学习中。形成了大语文、大科学、游学、美育、劳动、环保等课程,突破了学科的界限。
(1)大语文学科。
语文是一门古老的课程,语文教育贯穿教育史的始终。语文教育承担着一个民族文化延续的重责,语文教育的成败决定着一个国家国民素养的程度。
语文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的学习,她牵涉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关乎创造力、审美力、领悟力、觉知力的养成。她能美好人的感情,细腻人的感受,充盈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她还能丰富人的表达,伸展人的思维,培植人的理性。日日新的语文教育将以此为使命,将文学性和人文性还给语文,使我们的孩子在人文学科能够与世界对话。
日日新的语文由白话文、文言文、阅读课三部分构成。白话文部分就是语文课,使用部编版教材和校本教材。文言文部分开发了四门课程:经典诵读、文言通读、古诗词赏读、文字汇解。对应四门课程编写了十几本教材。阅读课开发了三门课程:儿童文学、整本书阅读、人文阅读。
(2)大科学学科
我们的科学课由生命科学、地质与天文、生态、特立独行的地球等内容组成,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展开学习。以特立独行的地球为例,它融合了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四门学科,目的是建立系统思维。我们聘请了中科院天文所、物理所、古生物所的专家做顾问,开展各式各样的拓展活动。
(3)跨学科课程
我们创设的游学、美育、劳动、环保等课程,都是跨学科课程。举一例说明:每年春天三月,是四年级学生去福建培田游学的时间,时长三周。游学的目的就是践行“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理想。在培田,同学们有很多项目式学习的任务,包括测量与制作地图,写作英语导游词,收集家家户户的对联,制作灯笼夜游,赶集做市场调查并摆摊卖货等等。仅就制作地图一项详细说明,同学分成小组完成此项任务,之前数学老师带同学们进行了各种测量活动,比如测量最粗的树,测量门楼,测量水车等等,之前美术老师每天带孩子们写生。有了这些积累,每个组要绘制一份培田地图。最后的结果每个组都不一样,有的组绘制的是培田全貌,有的组绘制的是商店的地图,有的绘制的农家院的地图。特别值得记住的一个组绘制的是村子里养鸡的分布图。原因是他们组的带队老师十分怕鸡,孩子们就为老师画了一幅鸡分布图,好让老师避开有鸡的地方。通过观察鸡的分布,孩子们了解了鸡的许多生活习性。
2. 教学实施方式变革
从幼儿园开始日日新就设置了选修课、兴趣课等等。课时的长度、课间的长度都会根据需要有变化。走班制、分层教学都实施的很有成效。
幼儿园有名为工作坊的选修课,涉及手工、科学探索、美工、足球、手鼓等等。小学更有15-20门社团课供学生们选择。初中选修课不仅内容丰富,选课方式也很有趣。每门课4周一个单元,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可以申请一个单元或者更多单元,这样就有了短课与长课,愿意选短课的同学一学期可以选4门课。同学们选几门课完全自主。
(三)教学内容创新
1. 重视体育,每天一节体育课已经坚持 16 年。武术、足球、篮球、手球等多种球类进课堂,体能与体育游戏增强了体育课的趣味性。2017年,第一次参加昌平少儿5人足球比赛就获得冠军。接着三次参加北京市少儿杯足球赛,获得一次冠军两次亚军。
2. 重视美育,美术课、音乐课在日日新都是主课,教学质量非常高。书法进课堂也已经坚持 16 年。开发了“茶语茶风”、“艺术设计”、“古代经典中的美学”、“音乐赏析”、“美术赏析”等美育课程。
3. 重视传统文化学习,通过文言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从三年级开始就会用文言文进行写作。文言文的阅读量与阅读水平超过中文系本科大学生。
4. 重视诗教。读诗写诗,蔚然成风。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说人人都是小诗人。我们正式出版了两本学生们的诗集:《我喜欢》和《小孩的诗》。学生的诗曾经在《诗刊》上发表。
5. 重视劳动,在 2006 年,劳动就列入学校生活,从身边的打扫卫生,到种地养蚕,垃圾分类,学生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自然环境中。
6. 重视人格培养。日日新的孩子平和、包容,不慕虚荣,不说脏话,勤奋有毅力。我们通过班级管理和各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专注的品质、思考的愿望、合作的品格、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7. 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教育决定一个民族精神和素养的高度,影响一个人的气质与品行,建构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价值追求。 人文素养教育实际上就是价值观的教育,是审美的教育。会不会尊重生 命?富不富有同情心?愿不愿意帮助与分享?能不能够包容与宽恕? 明不明确是非美丑?追不追求真理?通过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通过学 习经典的思想,通过欣赏和实践美的艺术,我们引领学生们积淀丰厚的 人文素养。
日日新以培养有德行的创造型人才为使命,那么,创造型人才如何培养呢? 就是要建立起通感与通识的人生通途。通感是把身体的 6 种感知觉联通起来,给孩子一份真实的、全息的生活,这是孩子创造力的基础。通识是把各个学科联通起来,富有创造力的思维结构就建成了。我们课程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最后的成果就是我们的孩子们保持了充沛的创造力。
五、家校关系创新
日日新是家长互助式学校,家校关系非常密切。学校有三个同心圆,家长是最外层,教师是里面一层,学生是最里面一层。
我们的家长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600 多个家长高新技术行业占到43.2%,教育、研究、设计行业占 23.3%,政府国企部门占 10.8%,金融贸易行业占 9.6%,传媒、文化、医疗、保险占 11.7%,法律行业占 2.3%。家长里有学者教授、艺术家、跆拳道亚锦赛冠军、医生、设计师、记者、企业高管、私营企业家、导演、演员、诗人等,工作单位遍及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百度、央视、新华社、社科院、中科院、协和医院、304医院、清华大学、中华书局等等。
日日新家长们成立的家委会带动起了健康的社群文化,有环保组,登山组,读书会,足球队,羽毛球队,茶道组,插画组等等。
六、我们的毕业生
日日新自从2013年有第一届小学毕业生以来,已经有了10届小学毕业生。2016年有了第一届初中毕业生。日日新创始届的同学已经在读大学了。毕业生升学去向都很好,升入的学校有:北京八中、十一学校、四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师大实验、华夏女子中学、北达资源、国际学校等等。已经上大学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医药大学、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英国伦敦双A建筑学院等等。
什么样的教育对得起我们的孩子与家庭!
什么样的教育有益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什么样的教育托付得起人类的未来!
每天,我们都在问自己。